清晨,雞啼后,邊起了一線魚肚白,蒙蒙欲亮又昏暗。
昨落了半晚的雨,青石板路洇著濕,春寒料峭,風(fēng)回猶冷。
出了院門,秦興和梅遜已在那等著,秦興至跟前回話,書筆文物等還有衣裳已擱上馬車,走前先得去和老太爺還有二老爺二夫人告別才是禮。
舜鈺看著他高興,抿嘴笑了笑,轉(zhuǎn)身往翰墨院見老太爺。
才至正房門口,便瞧到硯宏硯春跟隨的廝在前廊等著,立邊的丫頭欲要進(jìn)去回話,被舜鈺攔住,但聽得房內(nèi)傳出老太爺?shù)某庳?zé)及硯宏硯春唯諾聲。
約過半晌,簾子一陣嘩啦響動,硯宏二人垂頭搭腦的出來,見到他懶懶作揖,也不愿多話先去了。
舜鈺這才進(jìn)房里請早安,老太爺正襟危坐于太師椅,面前攤著本古書,蹙緊眉吃茶,滿臉嚴(yán)冷。
抬頭見是舜鈺,才神情微緩,問了書學(xué)到哪里,八股文制式如何,聽過他三言兩句間,已是點(diǎn)頭贊許。
逐嘆口氣,請他在義塾里多照看硯宏硯春兩個,督促其用功讀書,莫去干那偷雞摸狗的勾當(dāng)。
舜鈺一一應(yīng)承,再聊了幾句,這才告辭離開。
又去見了劉氏,因秦仲宿在姜姨娘房中,逐不去驚擾,正巧園中遇著硯宏硯春也各房見過,一齊上馬車出府門來。
忽聽得弦聲悠揚(yáng),透窗望去,街市口賣餛飩雞的老漢坐在竹椅上拉胡琴,生意好了些,這般早,已有二三趕路人正坐凳上埋頭吃著。
義塾在東城觀音寺旁的燈草王家胡同里,是秦家一處祖宅,開辟出一處院落,用來做為塾堂。舜鈺看著新鮮,紅墻碧瓦,進(jìn)門只見庭院深廣,半割池,旁雜種樟松,因是初春不見花,有古柳一株,枝尖點(diǎn)翠。
進(jìn)了正房,桌椅橫了五排,族中子弟來了大半,年紀(jì)有六七歲的蒙童,睡眼惺松著,也有十七八歲要考功名青年,皆在搖頭晃腦的讀書。
教書的先生趙化楠已在坐,值花甲之年,頭戴四方平定巾,身型瘦削,顯得半新不舊的青布長禙子,寬寬敞敞的。
桌前擺著書墨筆硯,一條寸把厚的竹木板子,一青花瓷蓋碗茶盞,裊裊冒著熱氣。
舜鈺幾個先向供桌上的孔子神位禮拜,再去趙化楠跟前作揖。
趙化楠正在考個蒙童對對子,無非是“云對雨,雪對風(fēng),蜂腰對蝶翅,滲漉對涳蒙”等常規(guī)對仗,那蒙童還結(jié)結(jié)巴巴的,他臉色一沉,低聲訓(xùn)誡,無暇顧及舜鈺他們,任由其一溜煙朝堂中走。
舜鈺原想獨(dú)自尋個位,卻被硯宏硯春拉著坐在三排角落一隅。前后皆是素日相熟嬉戲慣聊子弟,用書擋了半臉探頭,歪眉斜目的瞟著硯宏從文物匣中拿出書筆紙等,又掏出一方精致的鴛鴦硯。
一個名喚秦潤的低笑:“這是哪家姑娘送你的定情之物?”
硯宏忙又收起,另拿出個四方硯,邊有些得意:“拿錯了出來。五鸞樓那個林嬌兒素愛舞文弄墨,上趟送了她支竹刻花鳥紋毛筆,她請我進(jìn)房喝酒聽曲,這鴛鴦硯我可是得來不易,這趟非和那多情姐同鴛帳不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