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那個曾經在數(shù)學競賽中獲獎的小女孩林曉,已經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年輕女性。她從世界頂尖的商學院畢業(yè)后,沒有選擇進入父親陸辰逸的集團公司,而是出人意料地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一個春日的下午,林婉兒和陸辰逸受邀參觀女兒的新公司。辦公區(qū)位于市中心一棟現(xiàn)代化的寫字樓里,處處洋溢著青春與活力。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入口處墻上刻著的一行字:“用科技傳遞溫暖,讓慈善更高效”。
“爸爸媽媽,歡迎來到‘曉慈善科技’。”林曉穿著一身干練的西裝裙,自信地向父母介紹著公司的理念,“我們開發(fā)了一款慈善公益平臺,通過區(qū)塊鏈技術確保每一筆捐款的去向透明可查。”
陸辰逸驚訝地看著女兒:“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林曉微笑著挽住母親的手臂:“是媽媽教會我,慈善不是施舍,而是賦能。我只是用新時代的方式,延續(xù)媽媽的理念。”
林婉兒望著女兒,眼中滿是驕傲。她想起多年前,自己白手起家創(chuàng)辦基金會的艱辛。如今,女兒站在她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走得更穩(wěn)。
在公司會議室里,林曉向父母展示了他們的核心產品,一款集捐款追蹤、志愿者管理、受助人反饋于一體的智能平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平臺還與多家企業(yè)合作,為受助人提供技能培訓和就業(yè)機會。
“我們不僅僅是一個捐款平臺,”林曉解釋道,“而是一個完整的慈善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助人可以通過平臺學習技能,找到工作,甚至獲得創(chuàng)業(yè)指導?!?/p>
看著女兒在講臺上侃侃而談的模樣,林婉兒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但女兒比她更自信,更從容。
然而,創(chuàng)業(yè)之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幾個月后,林曉的公司遇到了第一個重大挑戰(zhàn)。一家競爭對手推出了類似的產品,并且以更低的價格搶占市場。
那天晚上,林曉難得地回家吃飯,眉宇間帶著掩飾不住的疲憊。
“遇到困難了?”林婉兒輕聲問道,給女兒盛了一碗湯。
林曉嘆了口氣:“我們的用戶增長停滯了,投資方開始施壓。”
陸辰逸剛要開口給出建議,林婉兒輕輕搖頭制止了他。她轉向女兒,柔聲問:“你還記得媽媽剛開始辦公益基金會時,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嗎?”
林曉想了想:“資金?人手?還是社會的不理解?”
“是信任。”林婉兒目光深遠,“人們不相信一個年輕女性能夠做好慈善事業(yè)。但我用時間和行動證明了自已。你現(xiàn)在面臨的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資金問題,而是如何建立更深層次的信任。”
這番話點醒了林曉。第二天,她調整了公司戰(zhàn)略,不再單純追求用戶數(shù)量,而是專注于提升服務質量。她親自帶隊走訪了多家合作機構,深入了解受助人的真實需求。
與此同時,林婉兒不動聲色地動用了自己的人脈,為女兒引薦了幾位重要的合作伙伴。但她始終沒有直接插手公司事務,而是選擇在背后默默支持。
轉機出現(xiàn)在一個慈善晚宴上。林曉受邀發(fā)表演講,她沒有炫耀公司的技術優(yōu)勢,而是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單親媽媽通過他們的平臺學習技能后,不僅找到了工作,還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如今正在幫助其他困難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