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祖母,這是你最愛吃的大盤火云雞拌面,特地給您加辣了。”
“哎呦,你這丫頭,還記得姑祖母喜辣呢。真真是孝順,若是能長長久久的伴在我老婆子身邊,那該多好啊?!?/p>
姑祖母接過傅十一遞過來的瓷碗,與老爺子對視一眼,笑得意味深長。
傅十一沒有察覺,還一個勁的給她老人家夾菜。
姑祖母顯然很滿意,每道菜都品嘗了,并點評了幾句:
“嗯,這魚靈豬的味道比三十年前更有彈性了,看來族里這些年,養(yǎng)魚靈豬的人技術(shù)大有長進?!?/p>
族里的魚靈豬養(yǎng)在郯城縣北梁山深山之處。
這些年都是六姐的父親十三叔在看管。
提到魚靈豬,傅十一見六姐低頭吃飯的動作頓了頓。
吃過飯,姑祖母拉著傅十一在竹林會客廳里說了一會兒話,見六姐回了雁陽小院后,才一拍儲物袋,把一禮盒遞給傅十一:
“打開看看?!?/p>
竟然還有禮物收。
傅十一眼睛一亮,打開一看:
卻是一件淡粉色宮裝,裙角繡著展翅欲飛的浴火鳳凰。
“這是你表叔母用七十二勾針法勾勒出來的法衣,
相當(dāng)于一階防御法器,整個境州就兩件,我可是靠著我張老臉才給你討過來的。”馮家除了三百畝靈田,最出名的便是能針織出好看又實用的法衣。
表叔母在這行可謂是出類拔萃。
她在雙流織法的基礎(chǔ)上,不斷發(fā)展處不同的針法,最終形成她獨有的七十二勾針法風(fēng)格,以靈針數(shù)量龐大而著稱,往往很多人排個三五年的隊,才能從其手里買到一件。
這對于傅十一而言,太貴重了。
“姑祖母,我。。。。。。”
傅十一正想推辭,姑祖母卻臉一板:“長者賜不可辭,你行及笄之禮時,我剛好閉關(guān)錯過了。這件倪鳳煌是補給你的,另外一件就在你馮表姐那里,你們姐妹倆,剛好一人一件,快收下,不許推脫。”
姑祖母素來是說一不二的。
而且這對于她一名筑基后期的修士來說,并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