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深重,人心卻熱,幾千人聚在一起,夜晚趕路也不覺得害怕。
看守們還是把百姓們送到楊門縣。
北山縣的城墻還沒建起來,如今楊門縣的這個出入口仍算邊關(guān)第一重門,如果沒有官方文書,平頭百姓是無法隨意進(jìn)出的。
張園高舉通關(guān)令,朝墻上守城的官兵喊:“北山縣主簿張園,奉北山縣知縣之命,送役夫們回家探親。”
城門打開一條縫,守城的官兵出來核對百姓人數(shù)。
曾家兄弟回到村莊,已是丑時將過。
莊內(nèi)的狗再次叫起來,同時,還有幾個在村口守望的孩子喊起來,“我爹娘回來咯!”
莊里半數(shù)人家開了大門,老人和孩子們迎出來,在人群里找自己的家人。
回來的人撈過自家孩子,脫下鞋連抽他好幾下屁股,“什么時辰了,還在屋外野!”
“不是爹說今天要回來么!”孩子越說越委屈,“我早起就等在這里,等到現(xiàn)在你才回來。”
曾老太也在找,她年紀(jì)大眼神不好,只跟著同村人往前走,可黑漆漆的一片,根本分不出來誰是她兒子。
“娘!”還是曾老三先看到她,“大哥,娘在這里?!?/p>
曾老太拍著兩個兒子的手臂,“都好嗎?”
“都好?!毙值軆扇苏归_手轉(zhuǎn)了一圈,“都好好的?!?/p>
“梅子呢?”曾老太問。
“路遠(yuǎn),她沒回來?!痹洗笳f,“回家再……”
“大娘。”有個牽著孩子的婦人走過來,“梅子身體弱,要是回來路上得走三個時辰,她肯定支撐不住,說不定有力氣走回來沒力氣走回去,到時候耽誤了朝廷的事,是要牽連整個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