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的大喊立即就把睡著的珍妮驚醒了,其他家人也跑過來,他父親問道:“發(fā)生什么事了?”
米勒指著電視機說:“那個中國人要在交響音樂會上演奏陶笛,而且還是伯恩施坦大師做指揮,洛杉磯交響樂團給他伴奏!”
珍妮笑道:“華人都長得差不多,他跟布魯斯李(李小龍)的臉一樣,都是平平的?!?/p>
米勒的父親說:“聽聽他的演奏吧。我想洛杉磯音樂中心不會隨便找個人來的?!?/p>
幾人說話之間,演奏已經開始,首先響起的小提琴和細不可聞的鋼琴聲。
一段前奏之后,古樸蒼涼的塤聲突然響起,猶如來自亙古洪荒的回響。又如同來自深山空谷的呼喚。
只聽了幾秒鐘,米勒就突然愣住了,喃喃自語道:“偶,買糕的!”
而此時的洛杉磯音樂中心音樂廳中,無數(shù)跑來聽交響樂的觀眾亦愣住了,回過神來之后立即仔細聆聽,漸漸聽得入迷入勝。
不是說《故鄉(xiāng)的原風景》好聽得秒殺交響樂,而是這些樂迷聽交響樂已經聽了不知多少回了,但聽陶塤的演奏卻是第一次,那種感受自然震撼。就好像一直聽民調的中國樂迷,突然置身于交響樂團的現(xiàn)場演奏中,那絕對是聽得全身汗毛都豎起來,心靈都給深深地震撼住。
伯恩施坦不愧為大師,他給《故鄉(xiāng)的原風景》編曲加排演,一共就用了三個小時,但聽起來的效果卻遠遠要好過李凡宇編曲的版本。各種西方樂器與陶塤組合起來,居然一點也不顯得突兀和隔離,有一種相輔相成的和諧感。
“啪啪啪啪……”一曲演奏完畢后,音樂廳里響起如潮的掌聲。
對于這些觀眾來說,康劍飛的出現(xiàn)完全是一個驚喜,雖然演奏的并不是交響樂,但那種新奇的樂器和曲風,卻讓他們十分受用。
康劍飛放下陶塤,對著麥克風說道:“下面一首是陶塤獨奏——《天空》。”
這一次沒有任何伴奏,但吹奏出的音樂卻顯得更加的純凈。那聲音就如同它的名字《天空》一樣,仿佛來自天外云端,飄渺而空靈,時而又變換無端,帶著聽眾在天際飛翔遨游。
電視機前的米勒還沒說話,他的女朋友珍妮就已經驚喜道:“哇,好干凈地聲音,我喜歡這曲子。米勒,那個中國人叫什么?”
“我怎么知道?”米勒聳聳肩道,“不過這曲子真的很棒?!?/p>
電視機里,音樂會已經宣告結束,指揮家伯恩施坦正在與樂團的演奏者們握手,康劍飛亦在與大家握手慶祝。
伯恩施坦拍著康劍飛的肩膀道:“康,你的演奏很棒,我已經答應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為你的另外十首曲子編曲了?!?/p>
“那太謝謝了?!笨祫︼w笑道。
從香港拿過來的中國樂器伴奏的那一版唱片,哥倫比亞公司已經灌錄了一部分,又請伯恩施坦來編曲,自然是創(chuàng)作另一個版本。到時候兩個編曲版本一起上市,就看樂迷喜歡哪一種購買,說不定很多人會兩個版本一起選中。
由于有伯恩施坦這位大師在,音樂會吸引來了十多位記者。在音樂會開始之前。這些記者對康劍飛并不在意,可當音樂會結束后,康劍飛卻被記者團團圍住。
第二天《洛杉磯時報》,娛樂版的頭條就是伯恩施坦指揮演奏的新聞。而在此新聞之后,報紙大約用了500字的內容來報道康劍飛的演奏,題目就是:《神秘演奏者現(xiàn)身音樂會,古老樂器聲音驚艷全場》。
報道內容很簡單,就是把康劍飛的出場敘述了一下,普通讀者都不會多看。不過美國的音樂界人士和交響樂愛好者卻對康劍飛印象深刻,不少人都在打聽康劍飛的具體情況。這主要還是伯恩施坦與電視直播帶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