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老羅頭的兵戶,舉著一面圓盾護住了周身。
他身為什長要行在全隊的最前面。
黑娃子與幾個新丁手持長矛,跟在他的身后。
近百個這種小陣,借著夜色的掩護,向著外營的北蠻人撲了過去
為了對抗北蠻,北川道督軍府演練了新的戰(zhàn)法,便是這種十幾人互相配合的小陣。
據說這種小陣戰(zhàn)術是由青原伯所創(chuàng),攻防進退頗有章法。
四位州府將軍,對李原的戰(zhàn)法都非常信任,立刻便在北川兵戶中推廣了起來。
兵戶村寨會根據自己的人丁數量,編成八到十個這種配置的小隊。
平日里在鄉(xiāng)務農,一月中操練五日,戰(zhàn)時便集結成軍。
每個小陣,通常由一名什長與兩名伍長率領。
一般陣前配有三名刀盾手,負責撐盾為小隊遮蔽弓箭。
小陣主要的攻擊輸出為七八名長矛手,他們借著刀盾手的掩護,緊跟其后伺機突襲。
而在小陣的后面,又有兩三名弓手負責壓陣,尋機射殺敵人。
此外,小陣的隊尾,一般還有兩名輔兵,用扁擔挑著備用的武器與箭矢隨時補充損耗。
這種北川道兵戶編練的小陣,與并州義軍的小陣有其異曲同工之妙。
所不同的,只是并州義軍更喜歡厚重的櫓盾,也就是那種沉重的大方盾。
陣中的長矛手要少一些,但會讓所有人都攜帶投槍。
而北川兵戶們則更偏愛輕便一些的圓盾,陣中長矛手的數量也會更多。
此時,兵戶陣列距離敵軍不遠。
對面正有敵人的游騎向這邊拋射羽箭。
帶隊百長的哨子聲吹的更加急促。
老羅頭,示意身后的兵戶們趕緊向盾牌后面靠攏。
隨即咚咚響,有幾支北蠻人的黑羽箭射在了盾牌上。
一個躲的慢的新丁被一支黑羽箭射中了胸口,不過那個家伙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