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那是普通人的想法。
收藏的書籍,王觀可沒有白看,他卻是知道,起碼有幾十種手段,能夠讓一件新東西,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變得又古又老,十分陳舊。
現(xiàn)在,攤子上的古玩,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是假的,就需要他驗證了。
說起來,這些擺攤賣古玩的攤主也有意思,一條大街幾十個攤位,卻很少看見攤主在攤位中待著,等候客人上門的。
反而,成群,聚在一起,或打麻將或下象棋。對于偶然過往的行人,他們都是在出牌或摸牌的同時,只用眼睛余光作一番是否來買貨的審視。
畢竟,來逛古玩市場的人,也知道這里的真東西少,假東西多。一般情況下,只是看,不會輕易買。所以,只有當客人真正拿起古玩,打算問價的時候,才會有攤主上來招呼。
以前,王觀逛古玩城,也是只看不買。
現(xiàn)在,為了驗證自己的能力,少不了摸摸碰碰了。
走近一個攤位,王觀目光游動,做成新手的模樣,一臉好奇的在攤拉上挑挑揀揀。
一連觸摸了十幾件古玩,卻一點奇異的反應(yīng)也沒有。
“怎么回事?”
王觀有些迷惑,慢慢的站了起來,向下個攤位走去。
思考片刻,王觀覺得可能有三個原因,要么是自己的奇異能力,只是一場幻覺。要么是,攤位上的古玩,都是假的。要不然,就是觸發(fā)奇異能力,需要一定的條件……
“難道說,這些種能力,只對瓷器有效?”
想到剛才的事情是在瓷碗上發(fā)生的,王觀腳步一停,改變方向,朝一個擺滿了瓷器物件的攤位走去。
這個攤位上的瓷器,也是多種多樣,盤碗碟瓶,一律不缺。此外,還有各種觀音佛像,豬牛猴馬等等造型獨特的陶瓷擺件。
而且,形狀多樣化也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歷朝歷代的瓷器,在這個不大的攤位中,都全部齊全了。
夏、商、周朝時期的灰陶、黑陶、紅陶、彩陶、白陶,以及帶釉的硬陶;秦漢時期的瓦當、漢磚、陶俑;隋唐朝時期的青瓷、白瓷,以及唐三彩;五代時期的秘色瓷。
當然,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五大名窯的瓷器,自然不會缺少。至于元明清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粉彩瓷,更是應(yīng)有盡有。
一個小小的攤位,近百件瓷器而已,就已經(jīng)囊括了中國五千年的陶瓷發(fā)展歷程。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王觀肯定是不會信的。特別是,觸摸了攤位上大半瓷器,卻沒有絲毫感覺,他就知道,自己該轉(zhuǎn)移陣地了。
又轉(zhuǎn)了兩三家攤位,盡管沒有收獲,但是王觀的興致不減,不過他忽然看見一些攤主的眼神不對,立即意識到,自己好像是犯了忌諱。
畢竟,常人逛商店,哪怕也是多看少買,但是人家至少會買。不像王觀,轉(zhuǎn)悠了半天,而且在那里挑挑揀揀,十分專注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