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笑容分明和六年前別無二致,可瞧在眼里著實叫人摸不透,孟冬辭冷笑一聲:“殿下好謀算,如此,六年前你向我求救,也不是偶然了?”元珵見孟冬辭神色冷然,立馬斂起笑意做乖順狀:“那時我是真不知你的身份,向你求救是因為入貢院時,男女兩列驗身,我見別的姑娘都是獨自入院,你雖打扮的不大起眼,卻有專人來迎,便猜測你許是出身不凡,后因男女考生有屏風相隔,我事先并不知你的位置在哪兒,不過是被拖出號舍時,恰好見你坐在我隔壁。
”見孟冬辭沒言語,元珵很是自覺地接著交代:“如你所言,我這父皇雖然煩我,但面上卻要做出寵我的模樣,把我丟到別院后,曾裝模作樣地給我請了個夫子,那夫子大約得過他的授意,不肯用心教我,只拿些亂七八糟的詩文哄著我玩兒,臨鄴往新崖的地圖,是我套話套出來的,我每每要隔上兩三個月才問一次此事,他年紀大了記性差,一來二去的,便叫我拼出了一張完整的地圖。
”孟冬辭又問:“你直奔新崖,是因為一旦入了大煜,元戎便不能輕易將你抓回,但你沒有路引,新崖是邊城,對百姓的出入查得很嚴,你是如何進城的?”“我怕引起守城將士懷疑,只能裝作歇腳在一旁的茶攤觀望著,正巧那鄉(xiāng)紳的兒子也與友人在茶攤歇腳,言語中透露他父親是個早早卸任回鄉(xiāng)的小官,一再勸他科考入仕,又見他衣著華貴,言語粗俗狂放,便給了茶攤的伙計一塊兒碎銀子,請他跟我搭了一出戲,說我曾多次替他人通過解試,”元珵賠了個笑,接道,“那人一聽有替考一說,便留了心,果然不出我所料,我擱下茶錢要走,那人便叫隨侍小廝將我擄進馬車內(nèi),一路無阻地入了城。
”“那是近十幾年最大的一次替考案,大煜法度優(yōu)容,那次卻斬首六十余人,”孟冬辭將茶盞捏在手里,緊盯著元珵的眼睛,“那鄉(xiāng)紳的兒子捅出此事,也是由你教唆?”“冤枉!”見孟冬辭眸色驟冷,元珵立時站起身:“我雖利用那人進城,設計叫他脅迫我替考,可沒想過害他性命,我本想著以他的身份先考著,日后再尋個機會自證身份,我是真想進大煜做官的。
”孟冬辭并不買賬,冷笑一聲:“靠替考做官?虧你想得出,你當我大煜朝堂是小孩子扮家家酒嗎?”元珵一臉不服氣:“但你們大煜確有替考之人頂替原主做官的先例。
”“元珵,”孟冬辭挑起眼尾,眸中鋒芒驟現(xiàn),“此事連我大煜都鮮有人知,你覺不覺得自己知道的有點太多了?”元珵緩慢地眨了兩下眼,抿唇小聲問道:“若我說這也是那老夫子吃醉酒當笑話說與我聽的,你還信嗎?”孟冬辭并未答這一問,曲起的指節(jié)有一下沒一下地叩著小幾,足見心煩。
她的老師衛(wèi)晞少年成名卻不肯入仕,不是官身卻得先帝特準主持春闈,元珵說的這人,就是她頭一年主持春闈時的替考考生,現(xiàn)任大煜參知政事,嵇孺。
這嵇孺寫得一手好字,文章更是波瀾老成、筆酣墨飽,于殿試中脫穎而出高中榜眼,得先帝召見時卻主動招供是冒了他人身份才得著解試的機會。
問他姓名原籍家族他一概說不知,只說自己來自大煜西境邊城,因遭馬匪襲擊重傷失了一部分記憶,只記得自己從小寒窗苦讀,立志入仕,但因沒人給他出具保書,始終未能如愿參加科考,后因機緣巧合救下路邊一個叫人斬了雙腿的考生,那人失血過多沒了命,他便冒了那人的身份,一路從解試考了上來。
據(jù)孟冬辭的老師衛(wèi)晞說,當年為了這人,朝中可算是吵翻了天,一部分人說他身份有疑不該錄用,一部分覺得他既肯主動承認冒名之事,是個坦蕩君子,應遵‘賢才不論出身’之說摒除偏見。
先帝多疑,本不想錄用此人,最后是衛(wèi)晞以自己同意入仕為代價,換嵇孺入朝。
其中緣由衛(wèi)晞不大愿意再提,因著孟冬辭父親與衛(wèi)晞是多年摯友,她才知曉老師為此失了一段好姻緣,一生未婚,至今仍是獨身一人。
“聽聞那老夫子去歲因醉酒走錯路凍死在了野地里,”元珵伸手扯了一下孟冬辭的衣袖,將她的思緒一并扯了回來,“若你不信,我陪你去掘墳,想是還能挖出一堆新鮮的白骨,到時候你自己問他。
”默念不與傻瓜論短長的原則,孟冬辭自個兒換了個新的話頭:“此事作罷,我再問你,當時你是如何將婚書遞進我手里的?如何與平婁人聯(lián)絡,讓他們對你言聽計從的?又是如何……”“等等,等等,說好了是交換的,”元珵截斷孟冬辭的話,賊兮兮地轉轉眼睛,起身替她將茶盞滿了,笑嘻嘻地雙手奉上,“你問的我都如實答了,怎么我想知道的你還沒說,就又有別的等著我呢?”這人真是,聰明一點不用在該用的地方,孟冬辭嘆了聲氣,略理理思緒,回憶道:“我不是一直長在泓都城里,少時曾隨母親一起到南邊的小漁村隱居,后遇水匪屠村,我被砍了一刀后扔進海里,雖僥幸撿回一條命,但因南地酷暑難當,住處也是潮熱雜亂,這傷反復發(fā)作,因此才留下這難看的一道疤。
”“不難看的!”元珵脫口否認,忽地又想起方才孟冬辭褪下寢衣的模樣,覺得頭臉忽地又熱起來,忙岔開話頭,轉而問:“你總將父親掛在嘴邊,卻隨母姓,這好像還是頭一回聽你提及母親。
”孟冬辭的目光落在元珵奉給他的那盞熱茶上,半晌才開口:“你常說冷茶傷身,可知我為何一定要將茶放冷了才喝?”元珵搖頭。
“我娘最喜飲茶,那天剛得著些難得的好茶,水匪闖進家中時,她正拉著我坐在天井下煮茶,倒了兩盞叫我嘗,”孟冬辭指尖輕輕劃過茶盞的邊緣,手控制不住地抖,“水匪一刀砍過來,她撲身護住我,那刀正砍在她頸上,茶盞里映出的滿月被血濺碎了……大約是為了取樂,水匪將那盞混著她血的茶灌給了我,捏著我的鼻子叫我咽了……”“別說了,”元珵一把握住孟冬辭的手,打斷她,“是我多事,你原可以編句什么搪塞我的。
”“多年已過,我已能釋然,”孟冬辭抽回手,垂下眼,“只是往后但凡沒冷透的茶,我喝著總有血腥味。
”元珵聞言,悄悄將方才斟給她的茶稍推遠了些,問:“那時你多大?”“九歲。
”“九歲?巧了,我也是九歲被丟進這里的,”元珵垂首擺弄自己腰間嵌了碧璽的帶扣,聲音輕緩,“只是我與母親沒緣分,打記事就沒見過她。
”孟冬辭曾查過他,那時便對元珵過于簡單的生平起過疑,因而問:“元戎沒跟你提過此事,但皇宮人多口雜,從小到大都沒人跟你提過你母親?”“沒搬到別院前,我住的殿宇也很偏,平時周邊沒什么人,柳姨說,我父皇下過明旨不許人議論此事,早些年還為此重刑處置過好些宮人,”元珵捏住自己右手的手腕,“柳姨蓮姨告訴你了罷,曾有很多人因我而死。
”孟冬辭順口接道:“你倒是幾年如一日的不自謙。
”元珵原以為能得著一兩句寬慰,聞言一怔:“……什么?”“重刑的命令是你下的?還是那些人都是你殺的?”孟冬辭聲音并不大,話里卻很有些咄咄逼人的意味:“你不蠢,也不草包,心里一定有過一些猜想,只是你不愿相信你母親的舊事或與你父皇有關,就如同你分明清楚這所有事的源頭都是你父皇,卻要將那些人的死歸咎于自己,可你背下這些人命,就能阻止他嗎?元珵,你該清楚,嗜殺之人的本性,是無法改變的。
”元珵少見的沒有立刻接話,半晌才又開口:“我請你助我奪權不過是心虛的托詞,若究根究底,我只想查清此事。
”孟冬辭見他眼神躲閃,追問道:“所以,你從沒想過自己坐上那個位置?”元珵沒有否認,只將這話頭岔開:“我雖沒見過生母,但卻記得搬進別院前的住所,那殿宇不大,院里卻種滿了同一種花,花分四瓣,遠看很像胡蝶,比柿黃淺,但比鵝黃更深些,有點兒像熟過了的枇杷的顏色,但自打離了從前的住處,我曾畫出大致的模樣叫小廝們?nèi)み^,都沒找到,我想,父皇不會特地給一個不喜歡的兒子廢這種心思……”孟冬辭以反問打斷他:“所以你覺得那花是為你母親種的?因此你覺得元戎不喜歡你卻要留著你的命,甚至不許宮人提起有關你母親的任何事,是對你母親用情至深?甚至你母親……”甚至連他的母親是因他的出生離世……孟冬辭沒再說下去。
她的目的是早日回到大煜,不是真的想助元珵奪權上位,若元珵真的坐上那個位置,會否食言她說不準,所以過早激起元珵對他父皇的恨意不是好事。
“無論你對皇位是否有意,我答應的事不會食言,若能,我便幫到你可以自己選擇的時候,”孟冬辭換回方才的話頭,“還是方才你沒答的那幾問,你是如何將婚書遞進我手里的?如何讓平婁大軍對你言聽計從的?還有,你既說除了柳姨蓮姨無人可信,那一路跟著花轎的那些高手又是哪里來的?”“婚書不是掖在一卷古籍里嗎?只是叫柳姨蓮姨給了個常在新崖和泓都行走的行腳商幾塊兒碎銀子,說與你是舊友,早年答應過幫你尋此孤本,但行路匆忙沒空特地跑一趟泓都,請他尋個機會送到你府上,商人重利,常年在外奔波,對古書古籍沒什么興趣,可東西既然是送給當朝左相,想來他不敢怠慢……”元珵說著說著便住了口,然后猛地站起身,“等等!你方才說什么?你說……去新崖迎你的,除了柳姨蓮姨和隨行女侍車夫,還有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