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剩下的二十天,還有一次模擬考,考完就是休息,不管是哪所高中,都是會讓高考生放松放松。
可見學校方面本身也是知道放松是有用的,只是kpi擺在那里,全社會又都在販賣焦慮,這種省內(nèi)瘋狂內(nèi)卷的行為,也就成了誰也沒辦法阻擋的洪流。
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抗衡的。
所以換賽道的“張安教育”,多多少少成為了打破這種內(nèi)卷式平衡的另類,花錢買競爭優(yōu)勢,這破壞了原有的社會公平。
惡心到的群體不計其數(shù),有幾十萬學生,幾十萬學生背后的幾百萬家長,大量甘于清貧又長期付出的傳統(tǒng)教師,不計其數(shù)小作坊個體戶形式的輔導班,當然也少不了那些為了保持穩(wěn)定而努力的教育系統(tǒng)官僚們。
張大安的操作,還有別于那些“貴族學校”,它不是資本集中之后的超模賽道,比如說通過“貴族學?!碑斕?,選擇出國讀預科或者上大學,有一系列的“海外鍍金”流水線作業(yè)。
它是徹頭徹尾通過先進技術(shù)來批量生產(chǎn)合格且優(yōu)秀的應試高手,競爭對手還沒辦法模仿,因為沒有核心競爭力,也就是“狀元張安”。
僅一年時間,“張安教育”已經(jīng)吸走了整個沙洲市百分之九十的優(yōu)質(zhì)中考復讀生,以及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吳都大市其余區(qū)縣的優(yōu)質(zhì)中考復讀生。
同類機構(gòu)以及民辦學校,湊不出一個班能考上省重點的,從市場競爭來講,“張安教育”在沙洲市完成了這個領(lǐng)域的事實壟斷。
只不過這種事實壟斷,根本沒人在乎,太小眾。
而且打官司也沒辦法打,你管天管地還能管住學生兩條腿,以及學生家庭背后的各種配合?
像有些婁城、尚湖過來的中考復讀生,他們的學籍還在原先的學校,家里請了病假,甭管什么病吧,反正去外地治療去了。
實際上么,就是來“狀元陪讀班”上課,他們的報名,可不是在新東圩港中學,而是在張大安的公司,購買的是服務。
等到六月中旬中考的時候,家長們再帶他們返回尚湖或者婁城去應試。
這種配合,放在“張安教育”的同行那里,想都不要想。
沒辦法,誰叫四六九五年的吳都大市中考狀元以及四六九六年全國高考狀元是同一個人呢。
所謂“核心競爭力”,就這么點兒東西。
你有狀元你牛逼。
而這種“核心競爭力”的具象化,那就是五月十號的早上,當張大安吃壽面啃煎蛋的時候,順便掏出一支鋼筆,將擺放在桌子上的一摞文件順手簽了字。
從今天開始,這些大家盼了多則一年少則半年的合同,算是可以正式執(zhí)行,具備了法律效益。
“會不會太隨便了?總感覺缺少點儀式感啊?”
張叔叔看著一份份合同,很是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