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南港區(qū)靠近山腳邊,有一棟老式建筑,外墻斑駁、磚色褪黃,是這座城市最大的育幼機構(gòu)之一。全院收容的院童接近兩百人,年齡從三歲到十七歲不等。天氣好的時候,孩子們會在操場上奔跑、吵鬧、翻跳,像是試圖用聲音擋住什么沒說出口的東西。
教學樓的三樓盡頭,一間電腦教室里,燈光稍暗,墻邊的窗戶開了一扇,風灌進來,吹動墻上的電線和一疊打散的資料。
坐在角落的少年沒有被打擾。他的眼睛盯著螢?zāi)唬种阜€(wěn)定地在鍵盤上跳動,仿佛整個空間都與他無關(guān)。
他大約16歲,有著一張難以忽視的臉。茂密的黑發(fā),劍眉,深眼,五官立體,膚色偏淡,像混了某種西方血統(tǒng)。他安靜、筆直,眼神里帶著一種與年齡不符的距離感。冷,不是裝出來的──是像長期沒有擁抱的人自然長出的防御層。
周圍的小孩們或站或躺,在平板上玩游戲、拍打彼此的背脊,喊著誰先輸誰要幫忙洗碗。那些聲音在少年身邊像一層背景音,被他自動濾掉了。他只管自己在寫的那串程式碼,一個模擬染色體訊號干擾模型的演算原型。
然后,有人喊了他一聲。
“江嶺翔,有你的信──”
是楊老師的聲音,從門口傳進來。平常他不太會被叫全名,這次語氣里帶著某種客氣的正式。
嶺翔抬起頭,眼神有一瞬的停頓。不是驚訝,是像早就等這一刻很久,只是不確定它會不會真的來。
他走過去,接過那封信。
信封有些厚,寄件地址在海外,角落貼著美國麻省的郵政章。他拆開紙的動作不快,像不想讓紙面破掉。
里面是一封錄取通知。
assachetts
stitute
of
technology
departnt
of
putational
ics
and
synthetic
fertility
engeerg
ngratutions
you
have
been
adit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