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這么認為,您為什么不登上‘伊麗莎白女王’號親自打這一仗呢?”
……
海軍大臣這話毫無常識,被擊沉的軍艦對英國而言的確算老,但此時放眼全球依舊相當先進。
而且在應對水雷方面,的確跟舊軍艦、新軍艦無關。
溫特將軍認為這話有辱海軍的尊嚴,他“騰”的起身對海軍大臣怒目而視:
“閣下,我認為您必須知道一點,這些舊軍艦是神圣的?!?/p>
“當許多船員還是一名年輕軍官時,他們初次踏上甲板,受訓的第一句話就是‘拋棄一艘軍艦是恥辱的,他們將與軍艦同在’?!?/p>
“直到他們成為一名老船員甚至是艦長,依舊將這句話銘記于心并刻在思想深處?!?/p>
“而您卻對它們不屑一顧,甚至把它們當作消耗品、當作不被炸沉也要拆除的垃圾……”
海軍大臣打斷了溫特將軍的話:
“我對此表示理解,將軍?!?/p>
“但對于領導者而言,戰(zhàn)爭時軍艦不具有任何感情價值?!?/p>
“軍艦只是工具,是用在戰(zhàn)爭中用來冒險的機器,必要時可以為了共同的事業(yè)和國家的基本政策而犧牲!我認為這是很值得的!”
溫特將軍和一眾海軍軍官不知道該怎么反駁,海軍大臣說的似乎是真理,反而是他們這些海軍軍官把戰(zhàn)爭機器感情化、擬人化了。
這就是政客指揮軍隊作戰(zhàn)的結果,他們不會考慮軍隊的感情、士氣和戰(zhàn)場現實,他們只考慮自己的政治利益和口碑。
重點是政客們通常有更好的口才,他們能在會議室這個戰(zhàn)場上大殺四方懟得軍方無力回應,盡管事實已經證明政客是錯誤的。
最終,英國皇家海軍還是在海軍大臣的游說下同意繼續(xù)作戰(zhàn),不過不接受“海軍就能取勝”的這種荒謬的說法。
這正合海軍大臣之意,他已經說動了陸軍大臣讓他參與到這個計劃來。
他們的想法是:“海軍差一點就取得了勝利,現在如果再加上陸軍配合,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氣就能光榮的結束這場戰(zhàn)爭?!?/p>
到時,他們就是一場大勝的蒂造者,他們一手創(chuàng)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并終結了這場戰(zhàn)爭,這會為他們帶來難以想像的政治利益。
而溫特將軍卻悲觀的給夏爾發(fā)了一封電報:
“我感覺我們在泥潭里越陷越深,正從一場災難走向另一場更可怕的災難?!?/p>
“但我卻無力阻止,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您身上?!?/p>
“如果有誰能救他們,我相信那個人一定是您。請您務必做好準備!”
這話提醒了夏爾。
在此之前,夏爾也一直希望阻止這場戰(zhàn)役,或者通過情報讓它往好的方向發(fā)展。但似乎并沒有起什么作用。
如果無法阻止,那是不是可以提前做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