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東亞都在關注日本局勢,朱慈烺卻已身在太平府江南軍器總局。
前不久,軍工研究院又研發(fā)出了一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裝備,后膛槍和野戰(zhàn)炮。
文武分治后,軍機下單獨設有軍器部,由神機侯趙景麟任尚書,表示朝廷格外重視之意。
江南軍器總局,作為大明乃至世界,標題就叫《向李東風伯爵學習》!”
一直想出風頭的楊士聰欣然應下,就差拍著xiong脯保證,這篇文章一定會讓朱皇帝滿意,達到宣傳目的。
接下來,李東風帶著朱慈烺等人一邊在炮廠來回巡視,一邊向朱慈烺介紹炮廠的新產品——武皇炮!
檢驗新產品的唯一標準就是試炮!
眾人來到火炮廠后寬闊的場地,這里是專門用來測試軍工產品的,當朱慈烺到這時,十門新鑄的“武皇炮”已經拉來就位了。
“火炮準備!”
皇帝親臨視察,李東風精神抖擻,他威風凜凜傳下一系列口令,讓炮兵們瞄準遠處的一系列標靶。
朱慈烺仔細看了下,驚訝的發(fā)現,李東風所謂的新炮,比紅夷大炮小巧太多了,整個炮身長度只有一米六七左右,口徑也不大。
根據李東風的介紹,這些新式火炮炮身重量只有一千斤,炮身、炮架加上車輪,全重兩千二百斤,全炮加上前拖車上和附帶danyao箱,重三千五百斤。
相比大明以往用的重達七八千斤的紅夷重炮,機動性很強,重要的是,新炮的射程絲毫不比紅夷重炮差,而且射擊精度比紅夷大炮遠遠高出幾個檔次。
讓朱慈烺郁悶的是,他看著這些炮十分的眼熟,腦中浮現后世無數的影視和圖片。
仔細想了半天,他忽然靈光一動:這他媽不就是拿破侖炮嗎?
在李東風的喝令聲中,這些火炮一字排開,黑洞洞的炮口不斷調整,每門炮上還架著一副亮晶晶的炮鏡。
這些炮鏡使用的是玻璃,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為古埃及人,十二世紀時出現了商品玻璃,在大明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京師有專門制造玻璃的玻璃廠,屬于二十四監(jiān)的廠業(yè)之一。
在此之前,因工藝水平有限,無色玻璃中避免不了氣泡,明軍的望遠鏡和炮鏡大多使用水晶制造。
直隸東海(蘇北)生產的無色水晶很多,農民在地里都可以隨便撿到,在江南的士林階層更是普遍的玩物。
生產炮鏡的原料不是問題,主要在于鏡片的設計與磨制,對工藝與光學知識的要求很高。
然大明人才濟濟,坤興公主的駙馬孫云球就是大明最牛逼的光學專家,公主府還開了連鎖眼鏡店,遍及大明各地。
在孫云球的研究下,無色玻璃的技術不僅得到了攻克,還發(fā)明了制作大塊玻璃的工藝,此后玻璃成了大明社會上普通的物品。
在軍工上,孫駙馬為了適應制軍用望遠鏡的需要,甚至還制出光學玻璃。
此時朱慈烺的手中,就是拿著一個孫云球制造的御用望遠鏡觀看新炮射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