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代的封建社會中,明朝是一個社會福利比較高的時代。
建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創(chuàng)立了三大福利機構(gòu),分別是養(yǎng)濟院、漏澤園和惠民藥局!
養(yǎng)濟院,是收容無家可歸的窮人和乞丐的場所,凡是被收留的,每月都會給予大米三斗、庫布一匹,遇到自然災害無家可歸者,官府還會免費給予稻種耕牛,并賜良田十五畝。
當初朱慈烺南下鳳陽,治理鳳陽府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啟了養(yǎng)濟院,收容廣大流民并分配工作,開墾荒地。
漏澤園,是官府設立的叢葬地,凡無主尸骨及家貧無葬地者,由官家叢葬,大明各府縣均有設立。
惠民藥局(相當于醫(yī)院),行使全國藥業(yè)的管理職權(quán),大明各地皆設立了惠民藥局主管當?shù)氐乃帢I(yè),相當于大明的醫(yī)療體系。
朱元璋設立的這三項福利,作用是讓百姓老有所依,死有所歸,病有所醫(yī)。
老朱還出臺了封建社會最完善的國家養(yǎng)老制度,他規(guī)定:凡大明百姓,八十歲以上的無產(chǎn)老人,每個月可以去官府領五斗米、五斤肉和三斗酒。
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在此基礎上,每年再額外領取一匹布帛和五斤肉。
除此以外,官府每年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還要設宴款待這些老人吃喝。
在法令施行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富人和貧民之間產(chǎn)生心理落差,官府一視同仁,均給予補助。
如果哪座城池里發(fā)現(xiàn)了無家可歸的的流浪漢,或者無人照顧的殘疾人,地方官員要受到朝廷追責!
被朱慈烺送進菜廟的英宗朱祁鎮(zhèn),在位期間也在社會福利上有過貢獻。
他規(guī)定:無論是士兵還是平民,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達到七十歲,每年可以領取十瓶酒和十斤肉。
八十歲以上的人在前者的基礎上,額外領取兩斤棉和兩斤布。
當然了,這些福利因天啟、崇禎朝戰(zhàn)亂,大多是被廢棄。
朱慈烺所提到的福田院,也就是大明版的養(yǎng)老院,專門收容老幼殘疾而無依靠之人。
這是朱慈烺重啟養(yǎng)濟院、漏澤園、惠民藥局三種社會福利后,重新建立的社會福利制度,以后還得完善。
皇后和貴妃告退后,貴妃楊月柔忽然悄悄折回。
在朱慈烺驚訝的目光中,楊月柔賊兮兮的走近摟著朱某人的脖子,在其耳邊輕聲道:“陛下,今晚能讓妾身侍寢嗎?”
朱慈烺木然的點了點頭,道:“可以”
楊月柔甜甜一笑,朝朱慈烺拋了個媚眼,然后攬著禮服,裊裊而去。
看著她的倩影,朱慈烺決定再補一覺,避免晚上疲勞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