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登上高聳的點將臺,面向北方的神烈山孝陵,行三跪九叩頭禮,繼而轉(zhuǎn)身面向軍民宣讀《討賊檄文》:
“朕祖洪武掃蕩群夷,克復(fù)中原,開三百年之丕基,造億萬姓之厚福?!?/p>
“此誠三代以來之盛主也,不幸至朕登基之時,闖賊猖獗奸黨開門致有京師之變,妄圖篡我之朝,竊奪神器!”
“闖賊弒忠臣死者千余,宗室遭殘,親族亡者萬余,百姓亦是苦不堪言!當此時也,地裂天崩,山枯海涸,如此逆賊,我世不共戴天之仇也!”
“朕上承天道,下順民意,于此之時,統(tǒng)兵百萬,御駕親征,廓清中土,光復(fù)大義,使日月重光,河山再造!”
自古至今,出征講究師出有名,而朱慈烺這份討賊檄文,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將李自成烤掠百官、宗室、百姓的罪行一一揭露,將大明軍隊包裝成正義之師,借廣大輿論扼殺李自成的退路。
歷史上的李自成也是因為烤掠失去了民心,山海關(guān)大戰(zhàn)后一路逃回京師,又逃到陜西老家,又被清軍一路追到了湖廣的根據(jù)地,然而再也沒有百姓愿意響應(yīng)他,甚至傳聞李自成被兩個農(nóng)民一鋤頭敲死了。
為了留住崇禎的面子,朱慈烺在檄文中將闖賊陷京師的寫在了自己登基之時,又把被烤掠至死的宗室和大臣美化了一番,激起天下士人的憤慨。
當然了,他也吹了個牛逼,統(tǒng)兵百萬!
宣誓結(jié)束,鼓樂齊鳴,在宏大的武舞曲中,三十萬大軍齊唱《清海宇》。
“拔劍起淮土,策馬定寰區(qū),王氣開天統(tǒng),寶歷應(yīng)乾符,武略文謨,龍虎風云創(chuàng)業(yè)初?!?/p>
“將軍星繞弁,勇士月彎弧,選騎平南楚,結(jié)陣下東吳,跨蜀驅(qū)胡,萬里山河壯帝居!”
歌聲響徹云霄,迎風飛卷,朱慈烺與眾官感受著如此震撼的力量,均是不由自主的隨之歌唱,連太上皇也肅穆吟唱。
漢家樂章,自周朝就一直流行,大明朝無論是上朝還是設(shè)宴,皆需奏樂,無論是文樂還是武樂,都備有固定的十幾首,軍人官員人人會唱,就連普通百姓都會哼上幾首。
一曲結(jié)束,朱慈烺看著下方鐵流無盡,列陣整齊的將士,心中激蕩,一撩大紅披風,猛然拔劍斜指向天,對著下方數(shù)十萬將士喝道:“大明萬勝!”
“萬勝!”
“萬勝!”
朱慈烺一揮手,連續(xù)三道凌厲號炮聲響起,音樂演奏《眷皇明之曲》,閱兵儀式正式開始!
首先接受檢閱的是御林軍,也就是勇衛(wèi)營。
真實的歷史上并無御林軍這個軍種,縱觀二十四史,都沒有御林軍的記載,人們只是把皇帝禁衛(wèi)軍通俗的稱為御林軍,相似的只有漢武帝時期的羽林軍,唐朝時也有左右羽林軍。
朱慈烺登基時便將勇衛(wèi)營更名為御林軍,他要讓這傳說中的御林軍,真正的做到裝備精良,能征善戰(zhàn),攻無不克!
一面高達兩丈的巨大旗幟出現(xiàn)在眾人的眼前,以戰(zhàn)車拉載,這是御林軍的龍旗,也是全軍最高最大的纛旗,旗面一丈,金綾為邊,鮮紅的旗面中繡著巨龍紋飾,在風中獵獵飛舞。
御林軍方陣前方,徐盛滿臉嚴肅,冷聲喝道:“上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