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安南這個不斷靠篡位起家的小國,朱慈烺打算幫幫他們,結(jié)束紛爭。
不過并不是現(xiàn)在,如今大明內(nèi)閣和地方官員正在交接,還在過年,年后又要出兵巴達維亞干紅夷人,大家都很忙。
朱慈烺下旨,讓孫應(yīng)元把安南王子黎維禧送到南京,讓鴻臚寺官員帶他旅游,游覽一下南京城。
接著,他又派遣一名鴻臚寺官員,持圣旨前往安南,訓斥清都王鄭梉(zhuāng),讓其老老實實還政給安南王,完事來南京向大明認罪。
總而言之,年不能不過。
朱慈烺如此做,似是在學毛子的普老板處理納卡爭端的手段。
亞美尼亞挨打了,于是頻頻向毛子求助,但普老板卻置之不理,只聽耳朵聽,正經(jīng)事一件也沒干。
因亞美尼亞現(xiàn)任總統(tǒng)是西方鼓搗上臺的,上任后仗著米國的撐腰開始針對毛子,導致俄亞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裂痕。
戰(zhàn)事爆發(fā),亞美尼亞損失慘重,普老板就是不作為,因為他怕那家伙不長記性,認為是毛子放不下高加索的利益,被地緣因素捆綁才出手相助的。
沉默就是毛子令亞美尼亞生畏的武器,普老板用沉默敲打了一番亞總統(tǒng),給老帕好好的上了一課。
現(xiàn)在老帕的表現(xiàn)則是心服口服,不敢抱怨,也不敢抱怨,坐等毛子介入。
當然,大明解決安南問題,沒有毛子那么復雜,畢竟不是一個檔次的存在。
朱慈烺不是跟安南過不去,而是跟黎朝過不去,他要告訴安南,你后黎朝是反抗大明復國的,又是以外戚身份取得安南王的位置,屬于得國不正。
平時不大理會大明,逢年過節(jié)少有送禮,現(xiàn)在挨整了光哭鼻子就想讓大明幫你?省省吧老弟!
天武十二年正月初六,大明新的一年等職責,周培公還是有資格站在這里說話的。
玩味的是,周培公是楊士聰?shù)拈T生,也是他拉進教化部的,此時楊士聰卻跳出來訓斥門人。
楊廷麟知道,這shabi又開始抖機靈向自己發(fā)難了。
天武朝的“二楊之爭”,眾所周知,楊廷麟和楊士聰是同科進士,又同為朱慈烺太子時的侍講,二十年前就開始暗中較勁。
楊廷麟沒接話,他知道,楊士聰是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絕不僅限安南一事,他召集群臣來商議安南,必然是準備對那些藩屬國對手了。
周培公提到了三宣六慰,正合皇帝心意,如果楊廷麟跳出來反對,就中了楊士聰?shù)募橛?,讓皇帝?nèi)心對其不滿。
楊廷麟能看出來,朱慈烺自然也能看出來。
楊士聰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識相,跟和珅一樣,會揣摩圣意,主子想到什么,他就會提前安排。
這件事也一樣,只是他順帶提拔了周培公。
“二楊之爭”,是朱慈烺樂意看到的局面,如果文官整個抱團,會讓他感到不安。
好在楊廷麟和楊士聰都是聰明人,從不在國政大事上搞事情,只是平時在為官處事上抓對方小辮子,干掉對方辦事不利的小弟。
其實朱慈烺早就想出兵安南復交趾郡,以及征服中南半島。
不過當時大明的外敵還未消滅干凈,突然對小弟動手,會使大明陷入被動,于是安南之事就一直耽擱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