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意歸命天子
愿賜哀憐
乞置漢官哈哈哈!”
說完
,朱慈烺大笑三聲,心情暢快。
歷史上的東吁王朝
就是被孟族所滅,如今緬甸未來最有潛力的部落,甘心歸順大明,他如何不暢快?
朱慈烺不待諸臣接口,繼續(xù)說道:“孟族諸部既然如此懇求,朕若拒絕他們,那實在講不過去了,因此,朕決定,同意他們內(nèi)附的請求,并將此事告廟祭祠,詔告天下!”
話音剛落,隨駕的翰林院官員奏道:“陛下,東吁王朝亡國,緬甸諸部落上表請求內(nèi)附歸明,臣建議效仿日本與安南,在緬甸設(shè)省置府縣,使之永為我大明國土!”
朱慈烺沒有立即應(yīng)下,而是詢問其余官員的意思。
皇帝如此開心,眾臣如何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紛紛表態(tài)附議,支持設(shè)緬甸省。
朱慈烺臉上的喜悅之情不加掩飾,征緬之戰(zhàn),他并不僅僅是為了教訓(xùn)緬甸,奪其土地。
更重要的是,大明占領(lǐng)了緬甸,就打通了通向印度洋的陸上通道,再也不必遠洋繞道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可直接面對莫臥兒帝國了!
除了兩份戰(zhàn)報,徐青山又單獨呈上了一份奏疏,匯報了莫臥兒帝國的情況。
就在明緬發(fā)生沖突時,莫臥兒帝國同樣沒有閑著,踏上了對外擴張的征程,他們的首個目標,便是西邊鄰居的阿洪王國。
天武十九年,印度莫臥兒王朝的孟加拉副王,統(tǒng)帥三路大軍遠征阿洪王國的首都噶爾貢。
阿洪王國位于莫臥兒帝國和緬甸之間,阿三的軍事行動,明顯是想西進中南半島,與大明爭雄!
與大明的征緬大軍遇到的情況差不多,莫臥兒軍隊攻勢正猛時,恰逢雨季來臨,補給困難,不得不后退,阿洪王國才得以喘息,重新組織進攻并奪回首都噶爾貢,最終兩國締結(jié)合約,莫臥兒軍隊撤兵。
徐青山在奏本中請示,言說阿洪王國是云南的傣族建立的王國,接下來是自古以來還是扶持他們,作為大明與莫臥兒帝國的緩沖帶。
徐青山并非多管閑事找存在感,而是阿洪王國得知大明征服了緬甸后,發(fā)現(xiàn)自己夾在兩大帝國中間,整日擔驚受怕的,于是派使者到東吁城,面見徐青山,想試探大明的態(tài)度。
其實也沒啥好試探的,大明對待領(lǐng)土的問題是一貫的,明確和強硬。
既是傣族老表建的王國,那就是自己人,大明沒必要拒之門外,必須加以援助!
漢王朱和墿想要找存在感,于是問:“父皇,那緬王莽白如何處置?”
朱慈烺道:“老規(guī)矩,送往興國礦場,先勞改十年?!?/p>
沉吟了片刻,朱慈烺又下令將緬甸得戰(zhàn)俘流放到哈密。
似乎是朱皇帝有意泄憤,以報咒水之難大仇,刻意讓這些熱帶雨林地區(qū)的緬人嘗一下冰天雪地零下十幾度的滋味。
只是不知道,這些緬人第一次看到大雪紛飛的場景時,是大開眼界的激動,還是想念故鄉(xiāng)的溫暖
接著,朱慈烺擬定了論功行賞的詔書,詔封開疆有功、戰(zhàn)功卓著的徐青山為開國公,賜國公府一座,汗血寶馬一匹
天武二十年二月,在南京監(jiān)國的太子朱和陛代皇帝向天下發(fā)布詔命,除緬甸國號,設(shè)緬甸省,開國公徐青山暫領(lǐng)南軍都督府大都督一職,駐守緬甸,升副將軍馬祥麟為副大都督,黔國公沐天波調(diào)任安南
南軍都督擴軍至十萬,征召緬甸各部土司族入駐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