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大明最后一個狠人最新章節(jié) > 第1168章 明廷大變(大章)(第1頁)

            第1168章 明廷大變(大章)(第1頁)

            按明廷禮儀,每年的正月初一,在京群臣都應該到奉天殿外朝拜天子,進行大朝會,順便宣布一些重大決定。

            今年可不得了,天武皇帝的一號圣旨竟是吏治改革,這項革新的內容,幾乎讓所有上了年齡的官員感到心寒。

            針對官員的職務任期,圣旨下了硬性規(guī)定:今后從縣級的九品主簿,直到朝廷的內閣大臣、各部尚書、各地總督、巡撫、知府、知縣等正職官員,在同一官職上連續(xù)任職達到三個任期,不再擔任同一官職;

            擔任同一品階官職累計達到九年的(三屆),不再擔任同一品階官職職務。

            雖然大明以往規(guī)定了官員的任期是三年一期,但由于沒有連任期數(shù)和年數(shù)合計的限定,一個地方官可以連任到死。

            比如浙江嘉善知縣,從宣德年置縣,到崇禎年間的二百余年,一共出了五十四任知縣,其中任期最長的是十三年,連任了五期!

            百官之首的首輔更離譜,任職時間最長的首輔楊士奇,明朝開國前兩年出生的,建文朝開始做官一直到明英宗時期,先后歷經五朝,任內閣輔臣四十余年,任首輔二十一年,死時七十八歲。

            天武朝的前任首輔楊廷麟,任職時間也是二十一年,如果算上崇禎朝時朱慈烺江南監(jiān)國的那幾年,楊廷麟擔任二把手的時間足有二十四載!

            朱慈烺本想只規(guī)定任期的,但仔細一想,如果一個五十歲的戶部尚書,先在戶部干了兩屆六年,兩屆滿期后轉向禮部、再轉向工部

            大明如今有十幾個大部,這樣轉一圈隨隨便便就能干個四十年,還是等同于終身。

            三十年的教育革新,使得大明人才濟濟,高學歷等官做的人太多了,根本安排不過來。

            然而那些當了官的人,能在位置上坐一輩子,臨死的時候,再讓兒子頂職,兒子當完再讓孫子頂,搞得和皇位繼承差不多,根本不給別人機會

            如此只會造成人才的重大流失,不僅如此,有點政治經歷和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個人在某個領導職位上干的太久,就會僵化,從思想觀念到現(xiàn)實政治情況,缺乏創(chuàng)新和銳取。

            就像是一個人在椅子上坐了一天,身體就會有“僵化”的感覺,啥也不想干了,只想維持現(xiàn)狀。

            這種官場上的僵化狀況,對國家、對民眾、乃至政局,都是極為不利的。

            三十年的發(fā)展,一些大明官員個人的政治格局僵化,直接影響到政治決策,進而對國家產生了負面作用。

            有鑒于此,朱慈烺才不惜得罪所有在職官員,下大魄力徹底廢除官員職務終身制,保證官員包括內閣在內的更迭輪替制度化、有序化,讓大明再次煥發(fā)活力!

            大朝會結束后,眾臣表情各異,年老者愁眉苦臉,年輕者滿面春風。

            按朝廷禮儀,朝拜天子后,群臣需要到東宮朝拜太子。

            但從楊士聰掌樞內閣擔任首輔那一年起,由于太子朱和陛被外放到南亞,群臣無須到東宮去朝拜,每年大年初一的清晨,太子黨在京的一批核心大臣便都會到楊府給楊士聰拜年。

            八年煙云過目,每年來此的太子當官員人員都有變換,早年得到榮寵者,基本都跟著太子去了南亞。

            剩下運氣好的跟著楊士聰,也能在各部混個侍郎等重要職位。

            最差的那些,因楊黨與冒襄、于成龍等黨爭中作戰(zhàn)不力,眷寵已衰被楊士聰排擠出了核心,連來楊府拜年的資格都沒有。

            大明的朝堂,官員之間的斗爭從未停止過,自楊士聰擔任內閣首輔,為了干掉于成龍、爭奪吏部尚書一職,更是熱鬧頻頻。

            原吏部尚書于成龍是一個十分清廉的人,而且不畏權貴。

            給前內閣首輔楊廷麟干跑腿的時候,于成龍就曾提議削減冗官,壓制宦官干預地方的權力,可謂是剛正不阿。

            綜合說來,于成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他當官不貪財,干實事,心系黎民百姓,國家社稷,他的才干不亞于楊士聰,個人道德操守也高于楊士聰,起碼他不貪。

            吏部在他的管理下,官場之風大改,一片蒸蒸日上。

            可這對于官員們而言,算是要了老命了,大領導不下水也就罷了,偏偏反貪力度又格外兇猛,上班還不能開小差、看報紙。

            于是一時之間,朝廷上下叫苦聲不絕于耳,很多人開始記恨于成龍,這讓楊士聰抓住了機會!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