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法國特使三番兩次來邀請,英王查理二世和國會政要們經(jīng)過考慮后,都覺得因該派特使去一下。
就算不想?yún)⒓託W洲戰(zhàn)事,英國和法國是盟友關(guān)系,總得派人參與一下,刷個存在感。
而且美洲問題還需要法國人的協(xié)助呢,應(yīng)該跟路易十四面對面商量一下,提前分好蛋糕,避免兩國在殖民地發(fā)生沖突。
英國人很狡猾,對法國解釋:反正都是打壓東方的大明帝國,英國在美洲參戰(zhàn)也一樣能牽制明軍
目前的歐洲局面是:波蘭立陶宛王國是法國的小弟,西班牙被法國揍老實了,也成了法國小弟。
奧斯曼帝國與法國保持戰(zhàn)略同盟,英國也是,第三次英荷戰(zhàn)爭中與法國結(jié)盟,剛過去兩年不到,還處于蜜月期。
瑞典帝國、丹麥和挪威聯(lián)盟曾在三十年戰(zhàn)爭中是法國的盟友,關(guān)系一直良好。
尼德蘭差點被法軍滅國了,處于養(yǎng)傷狀態(tài),在陸戰(zhàn)上沒有話語權(quán)。
神圣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有仇,不過在路易十四的調(diào)節(jié)下,雙方達成暫時的和平。
唯一沒派人來的是葡萄牙,不是路易十四沒挖墻腳,而是他正在下一盤影響世界格局的大棋!
……
八月初一,法國外交大臣富爾在凡爾賽宮組織了一場歐洲最高級別的外交會談,國王路易十四親自參加了會談。
“金毛獅王”路易十四話不多,開場就挑破了窗戶紙,直接揭開大明想要向西擴張的“小九九”。
然后在諸國密使的驚愕之下,路易十四描繪了一幅歐洲列強瓜分俄國和西亞的美景。
他甚至直接在地圖上畫了幾條線,標(biāo)明了各國未來的勢力范圍。
諸國密使驚愕之后,西班牙使者第一個站出來,不再裝傻,直接表明西班牙有著強烈的意愿,與法國合擊明軍!
波蘭立陶宛王國使者也立馬附和,接著又是奧斯曼帝國,他們在老早就和法國達成了臨時的軍事同盟,在這里都沒必要去演。
接著是丹麥、瑞典表態(tài),神圣羅馬帝國最后表態(tài),不過他們提出了拒絕割讓科丁、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及波多利亞地區(qū)給奧斯曼帝國。
神圣羅馬帝國外交大臣的話,引起了奧斯曼帝國特使的不滿,二人吵吵半天險些打起來。
最終路易十四皺著眉頭拍板,神羅拿出科丁和卡緬涅茨兩地作為兩國的緩沖帶,由法軍進駐觀察,兩國立即休兵,共同參加反明同盟。
神圣羅馬帝國實力松散衰弱,無法與法國和奧斯曼兩大強國對抗,只能捏著鼻子暫時應(yīng)了下來。
眼瞅著奧斯曼帝國占了便宜,丹麥也跳出來要求路易十四“斡旋”,讓瑞典歸還斯坎納、布萊金厄省、哈蘭德、博胡斯蘭地區(qū)。
這些地區(qū)是十幾年前瑞典從丹麥?zhǔn)掷飶娦新訆Z的,丹麥想要借著聯(lián)盟一事空手套白狼,這幾個地方起碼也要套一個。
路易十四是個有能力的人,繼位幾十年來,權(quán)謀已經(jīng)玩到了一定火候,加上法蘭西的強大,處理這種國際小爭端,可謂是信手拈來。
他直接表態(tài),丹麥和瑞典兩國暫時擱置爭議,待反明聯(lián)盟擊潰明軍,瓜分俄國及中亞時,再談領(lǐng)土爭端問題。
有法蘭西的軍事力量為后盾,路易十四在歐洲的地位極高,他就像二十一世紀(jì)的美帝,隨意插手世界各地的事務(wù),諸國還都是敢怒不敢言。
既然搞聯(lián)盟,路易十四也拿出了足夠的誠意,他先保證擊敗明軍后,讓整個歐洲進入和平時期,進入經(jīng)濟恢復(fù),全心全意投入海外殖民。
南美和北美的殖民地,歐洲諸國都有參與瓜分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