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滿街的燈光,那種不見火焰卻能發(fā)出光亮的東西,讓牛頓大為驚奇。
牛先生可是在光學領(lǐng)域有著大研究的,深知實現(xiàn)這一步是何其不易!
其實電燈在大明普及,也是近幾年的事情,以前一直是皇家在用,直到皇家科學院有位院士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絲,制成了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持續(xù)亮了四百個小時,這才讓電燈走進千家萬戶。
“不須推挽,能自行?這就是自行車?”
“還有這寬大的鐵軌,東方帝國的火車這般大嗎?”
牛頓似乎忽略了周圍的人,看著鐵軌不由得發(fā)出了驚嘆,這里面蘊藏了豐富的力學知識!
自行車和火車,早已傳入歐洲。
自行車并不常見,只有貴族才能擁有,不像大明滿街都是。
火車也是,整個英國只有兩條鐵軌,而且都很窄,寬四英尺八英寸半,是用馬車的輪寬做標準。
“東方的大帝國果然不同歐羅巴小國!”
牛頓感慨,自己閉門造車這么多年,東方的帝國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是上帝居住的地方!
可以說,天武大帝是徒手將世界推入近代史的偉大皇者!
牛頓提著木箱子一路向市區(qū)走去,還不停向路人詢問:“這位大人,可以讓我拜訪一下貴國的偉大先驅(qū)牛筆先生嗎?”
大明很少有人學英語,不知道這小洋人在說什么。
這時旁邊有人用個照相機拍照,閃耀的燈光嚇了牛頓一個激靈,連忙側(cè)頭以手遮眼,像是舉手投降。
皇明時報社的一位記者,無意間拍下了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滑稽一幕,若干年后,又登上了小學教科書。
等牛頓反應(yīng)過來后,這才眉歡眼笑的跑過去詢問人家此乃何物?
看得出來,他被大明的這一切深深的吸引了!
這回他遇上貴人了,那位皇明時報社的記者,恰好就是為數(shù)不多會英語的家伙。
二人交談甚歡,牛頓知道了相機,聽說是一個姓孫的駙馬發(fā)明的,也是大明皇家科學院院長的丈夫,與牛筆先生都是同僚,而且在光學領(lǐng)域有著極深的造詣。
牛頓越聽越興奮,他在光學領(lǐng)域也是有著不小的研究,可謂是志同道合??!
在記者的引導下,牛頓才知道偶像牛筆先生住在大明京師,于是二人搭乘火車往南京而去。
牛筆先生已垂垂老矣,活不了幾年了,過著退休生活。
因此當牛頓要拜見他時,牛府的管家便一口回絕了,看門的人甚至嘲笑牛頓:“你也配姓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