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
翌日一早,李承宗被秦瑜早早薅了起來。
迷迷糊糊換了衣服,吃過早飯,要離開毓秀宮時,才猛然想起一件事。
自打出生以來,他還沒有去上過朝呢。
好在他娘知道這些,問了一下才知道朝會分為大朝會和小朝會。
大朝會三日一開,原本在正殿,后來慶帝嫌棄正殿太大,官員們站不滿,說話也聽不清楚,便改在了朝元殿。
小朝會則沒有固定的日子,主要看慶帝的意思,設置在翰墨之殿。
昨日正好是三日一朝的大朝會,李承宗覺得今日處理他的事應該在翰墨之殿。
秦瑜也覺得是如此,便讓小喜子帶著李承宗去了翰墨之殿。
就在李承宗前往翰墨之殿的時候,滿朝文武官員正在往朝元殿而去。
之所以在朝元殿,說來也和李承宗有關,因為他鬧出的亂子,昨日大朝會沒開完,所以才定在了朝元殿。
好在兩殿之間不算太遠,李承宗也并未遲到,只是來的有些晚,朝中官員都已經(jīng)全部到了。
今日早朝,可以說除了陳萍萍和遠在邊關大皇子李承儒之外,能來上朝的都來了,即便平日不上朝的靖王也在,百官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竊竊私語,殿中顯得有些吵鬧。
不少人私語時,都偷偷看了看都察院的御史和大理寺卿商廉,不出意外的話,今天肯定少不了昨日清晨事件的彈劾,就是不知道會引起多大的動靜。
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發(fā)酵,事情早就傳遍了整個京都,在場的官員誰不知道三殿下李承宗殺了馮家滿門十八口,連五六歲孩子都沒放過。
為什么屠戮馮家十八口,對于他們而言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位三殿下的想法與尋常權貴不同,行事無所顧忌,而且心狠手辣,關鍵陛下還寵著他。
所以絕大數(shù)官員心中,只有一個想法,絕對不能得罪這位三殿下。
在百官前方,是靖王和朝中兩大重臣,宰相林若甫、軍方
朝會
三年前春闈,李承宗派人送了一顆人頭到東宮,讓李承乾極度不爽。
三年后的今天,李承宗又給他送了一份大禮,讓老二接連損失三位大員,他現(xiàn)在看李承宗怎么看怎么順眼。
“三弟有禮了,稍后孤給你準備份大禮。”
看起來不像要落井下石的樣子,李承乾今天是吃錯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