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爺可是敢給太子送人頭的,而太子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現(xiàn)在,郭保坤心里已經(jīng)后悔了。
早知道會牽扯到那位爺,他還來告?zhèn)€屁的狀啊,能保住一條命就不錯了。
反觀范閑,原本鎮(zhèn)定的他卻不禁擔(dān)憂起來。
畢竟一個三皇子,一個是太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太子權(quán)勢更重。
李承乾找了條凳子,搬到梅執(zhí)禮旁邊坐下,一副我只是來旁觀的作態(tài),可誰又真能把他當(dāng)成旁觀的呢。
梅執(zhí)禮戰(zhàn)戰(zhàn)兢兢,還是范閑咳嗽了一聲,給他解了圍。
“太子殿下,案子審?fù)炅??!?/p>
“審?fù)炅耍俊?/p>
“梅大人定的案,我洗脫嫌疑了?!?/p>
李承乾轉(zhuǎn)頭看向梅執(zhí)禮。
梅執(zhí)禮趕忙道:“有人證,世子殿下和司理理姑娘都是范公子的人證?!?/p>
李承乾來此的目的,是為了給范閑定罪,讓范閑和林婉兒婚事告吹。
說起來,他一開始本沒打算來,是李云睿說什么郭保坤是他的門人,一番勸說才來的京都府衙。
可眼下這場面,卻是讓他有些為難。
李弘成雖然算是老二的人,可好歹是皇家子弟,不好對他動手。
而司理理,那首《鳳求凰》可傳遍了整個京都,至今依舊火熱,她和李承宗的關(guān)系自不必說。
前不久才從皇后那里得知了一些隱秘,不說拉攏李承宗,卻也不至于得罪,所以司理理也不好動手。
但是,他來都已經(jīng)來了,就不可能放棄,也不敢放棄。
除非慶帝下旨,否則他堂堂太子如果退卻,還如何在朝堂立足,朝臣豈會投靠他這種軟弱的太子?
他只有兩個選擇。
要么,從李弘成處下手。
要么,從司理理處下手。
在只能二選一的情況下,李承乾自然更傾向于朝司理理下手。
當(dāng)然,除了二選一的原因之外,選擇司理理的主要原因,還是和李云睿有關(guān)。
來京都府之前,李云睿特意交待了他一番,大致就是讓他下狠手,弄死司理理。
為此,李云睿還說了一大堆的理由。
比如:在李承宗禁足期間,司理理接待了客人,必然引起了李承宗的不滿。
再比如:李承宗乃是皇子,和一個青樓女子在一起,有失皇家顏面,慶帝不喜司理理等等。
每一個理由,都十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