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焉也是因為長子和次子遇害,傷心死去的兩個兒子,生了背瘡,不久病死了。
然后就是劉璋被推舉為益州牧的事。
李榷和郭汜,這兩個賊子剛殺死劉璋的大哥劉范和二哥劉誕,估計正擔(dān)心劉焉的打擊報復(fù),沒成想劉焉生病死了,高興之余,又害怕新任的益州牧?xí)艡C報復(fù)他們。
這時候益州群臣推舉劉璋擔(dān)任益州牧,李榷和郭汜哪有不同意的道理,他們八成也聽到了劉焉的這個兒子生性懦弱,不能當大任的傳聞。
這樣的一個人出任益州牧,對李榷和郭汜來說是恰到好處,恰到好處,他們就不用擔(dān)心來自益州的威脅了。
或許這就是朝廷同意劉璋出任益州牧的緣故。
想到這一點,劉璋內(nèi)心有些無語,這都是什么事,放在尋常的時候,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懦弱無能的人,更何況是讓他當領(lǐng)導(dǎo),但剛好這個時間點,作為部下的益州人擁護他做益州牧,作為敵人的李榷和郭汜也同意他做益州牧。
所有都喜歡他,所有人都愛戴他,所有人都擁護他。
當下的劉璋可謂是人見人愛,見開了,車子見了都得特么的爆胎。
天下的好事都讓劉璋這個有著懦夫稱號的人趕上了。
“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劉璋覺得福禍真的很難料定,有時候好的會變成壞的,壞的會變成好的,道德經(jīng)里老子說的很對。
一個人的命運,有時候不需要靠個人努力,只需要依靠歷史的進程,就可以走向人生巔峰。
就像現(xiàn)在,不是長子,也不是什么賢人,劉璋卻坐上了益州牧的位置,真是懦夫的春天。
只是益州的大臣失算了,李榷和郭汜也失算了。他們心里擁護的那位懦弱無能的劉璋已經(jīng)走了,現(xiàn)在的劉璋,是來自兩千年后的一個現(xiàn)代靈魂。
不過他們也不用怕,畢竟劉璋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是熱愛和平的。
益州有什么事,或者天下有什么事,大家坐下來多談?wù)?,不一定需要喊打喊殺?/p>
劉璋的座右銘是:“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p>
——
等了沒有多久,迅捷的少年龐闕就帶著一堆竹制的名刺回來了,擺放到劉璋的面前,供他挑選。
名刺,就是東漢時的名片,上面一般寫上拜謁者的姓名,但是由于拜訪的對象是益州牧,來的人基本都是求官或是求富貴的,所以名刺上會補充拜謁者的籍貫和年齡,有官職的還會寫上官職。
劉璋的前身性子軟,在擔(dān)任益州牧后很少見人,而劉璋自身剛剛穿越過來沒幾天,沒有適應(yīng)下來,也不方便見人,怕露出什么破綻,所以這還是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