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兄弟你放心,那周老板要是問我,我就說東西在網(wǎng)上賣了,肯定不說你!”陳洋道。
羅旭一笑:“別,您就說賣榮樓了,千萬記住??!”
“這……行吧,那我聽你的。”陳洋雖然不理解,但想必羅旭肯定有他的道理,便答應(yīng)了下來。
陳洋離開后,徐文斌道:“大旭,你這是要和那老狗開戰(zhàn)?。俊?/p>
“談不上,但來而不往非禮也,咱得告訴他,惹咱,必須付出代價!”
羅旭說著,又指了指桌上的物件兒:“斌子,這物件兒認(rèn)不出?”
徐文斌立馬搖了搖頭:“直上直下的,還帶窟窿眼,也不像花瓶,但瓷兒我能看出是老的?!?/p>
羅旭一笑:“斷個代!”
“嘉道!”徐文斌脫口而出。
羅旭豎起拇指,又看了看寧遠(yuǎn):“來,我大弟子說說,這段時間你和秦雅也沒少學(xué)吧?”
寧遠(yuǎn)咧嘴笑道:“師父,您問對人了,秦雅姐給我講過,這玩意兒叫帽筒,見鏤空,嘉慶的可能性大!”
聽到這話,羅旭不由了秦雅一眼:“可以啊秦雅,自己有眼力不說,還把寧遠(yuǎn)交出來了!”
秦雅被夸的臉頰嬌紅:“哎呀老板,可別夸我,我不禁夸的嘻嘻!”
羅旭笑了出來:“斌子和寧遠(yuǎn)說得沒錯兒,這東西嘉道的,也就是嘉慶、道光時期,具體能到嘉慶,帽筒這玩意兒其實就是從嘉慶時開始有的,專門用來掛官帽的,而晚清官員的官帽又兩種,暖帽和涼帽,分別為冬夏所戴,自然也就需要兩個帽筒了?!?/p>
“我靠,講究啊,放個帽子還得找個瓷托兒,要不說大清奢靡呢!”
說著,徐文斌撓了撓頭:“不對啊大旭,你還沒說,這東西怎么就判斷嘉慶了?為嘛不會是道光?”
寧遠(yuǎn)笑了:“斌子哥,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底款?。 ?/p>
徐文斌一愣:“也對啊,嘿,我這腦子……誒,不對,大旭,你可是沒看底款吧?”
羅旭聞言對著幾人笑了笑:“對,沒看,不過寧遠(yuǎn)學(xué)得還是不夠精,來,看這底款是嘛!”
說完,羅旭將帽筒翻了過來。
竟然,無款!
喜歡天下寶鑒請大家收藏:()天下寶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