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想到這里劉伯溫竟然露出了笑容,“基還清晰記得七年之前諸侯會盟酸棗共伐董卓,呂布利用賈詡之計夜襲我軍大營,導(dǎo)致我軍損失慘重。我便將計就計,讓陛下詐死返回江東,引得董卓軍尾隨追襲,我軍在路上設(shè)伏大獲全勝。故此,基認為陛下的死訊亦有可能是陛下設(shè)下的圈套?!?/p>
“可王守仁、吳啟、諸葛亮等諸位大人盡著縞素,全軍掛起白旗,大營一片慟哭。這是小人親眼所見,愿以項上人頭擔(dān)保。這又怎么解釋?”陸否對劉伯溫的分析提出質(zhì)疑。
劉伯溫笑笑:“這更好解釋了,想要釣魚尚需魚餌,更何況蒙恬、王賁都是貴霜大將,身經(jīng)百戰(zhàn)。要想引誘他們上鉤,不把戲演的逼真一些,又怎能達到目的?”
“哎呀……聽劉尚書這么一分析,局勢又柳暗花明了呀!”聽劉伯溫分析到這里,在座眾人俱都長舒一口氣。
雖然不能確定皇帝百分之百詐死,但畢竟這種理論與陸否提供的情報不沖突。也就是說在陸否沒有說謊的前提下,天子依舊還有活著的可能性。
“但愿陛下吉人天相!”眾臣子俱都默默的為大漢天子祈禱。
“劉尚書,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性?!币恢背聊徽Z的武如意終于按捺不住,開口說道。
劉伯溫已經(jīng)逐漸冷靜了下來,拱手道:“愿聞其詳,請娘娘賜教!”
武如意肅聲道:“你們忘了穆桂英隨軍出征,他與軍方將領(lǐng)交好。若陛下中伏駕崩的消息屬實,穆桂英有可能為了扶兒子劉御繼位,拉攏前線將領(lǐng),秘不發(fā)喪,然后矯造圣旨,冊立劉御為帝?!?/p>
聽了武如意的分析,在座的眾人面色俱都為之一變,陷入了沉思之中。
客觀的來說,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秦始皇嬴政駕崩于第六次東巡的途中,李斯與趙高偽造遺照,逼死始皇長子扶蘇,立少子胡亥為帝,最終導(dǎo)致大秦滅亡,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穆桂英身為賢妃,地位與武如意并駕齊驅(qū),而且有參與軍事的特權(quán),與軍方將領(lǐng)相處融洽。不排除為了扶兒子登基,她主動或者在其他人的蠱惑之下效仿李斯、趙高,把消息控制在交州,尋找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擁立廬江王劉裕登基。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倘若南方軍團的文武成功的擁立劉御為帝,穆桂英為太后,那么朝廷的這些顧命大臣就可以下地獄陪伴“先帝”劉辯了。
劉伯溫撫須沉吟道:“消息已經(jīng)在交州傳開,這個可能性不是太大。但也不排除一開始南方軍團陷入混亂,后來有圖謀不軌之人蠱惑賢妃,欲效仿胡亥之事,所以遲遲不把噩耗傳回京城。我等身為顧命大臣,就要對陛下恪盡職守,防患于未然,杜絕一切隱患!”
“那我等就要提前做好對策了,萬一陛下駕崩屬實,該如何應(yīng)對?”一直沒有開口的孟珙終于說了一句話。
“本宮認為應(yīng)該按照陛下遺愿,冊立太子登基?!辈坏绕渌碎_口,武如意就搶先表明了態(tài)度,“齊兒聰慧敏銳,折節(jié)好學(xué),篤厚穩(wěn)重,又是陛下親自冊立的太子。若陛下真的有個閃失,只能由太子登基繼承大統(tǒng)?!?/p>
劉基、荀彧、狄仁杰等人對望了一樣,深感欣慰,齊聲道:“娘娘能夠如此想,乃是天下之幸,大漢之幸也!當(dāng)初我等一致推薦娘娘為后,果然沒有選錯人?!?/p>
顧雍趁機投桃報李,說道:“若陛下真的殯天,太子登基自然是理所當(dāng)然。但唐后已歿,皇后之位空缺,若太子登基,當(dāng)立德妃娘娘為太后?!?/p>
幾個顧命大臣再次對望一眼,雖然武德妃不是太子的生母也不是養(yǎng)母,但天子之前已經(jīng)承諾唐后喪期滿一年之時立德妃為后,如果不是貴霜的大舉入侵,那么德妃現(xiàn)在就是皇后了。比起現(xiàn)在只是個美人的上官婉兒,武德妃的確更有資格做太后。
“論資歷,的確是娘娘更適合做太后?!北娙藢ν谎?,對武如意做了肯定。
最后由劉伯溫做出決斷:“我等做好隨時擁立太子登基的準備,同時派出幾位重臣快馬加鞭趕往交州調(diào)查此事。若陛下果真殯天,便飛鴿傳書回京城,我等便在太極殿擁立太子繼位。然后昭告天下,舉國大葬?!?/p>
會議就此結(jié)束,眾人一致推選派出孟珙、狄仁杰與顧雍三人搭檔,帶領(lǐng)數(shù)百騎連夜離開金陵,快馬加鞭趕往交州,徹底調(diào)查天子駕崩之事。不管是死是活,總要弄個水落石出,好讓懸著的一顆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