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劉辯已經(jīng)把楊玉環(huán)和貂蟬納入了后宮,如果再把王昭君收進乾陽宮,那么距離完成“四大美人”的任務(wù)就更進一步,這也讓劉辯無法拒絕。
聽了劉辯的詢問,王猛卻xiong有成竹的道:“陛下盡管放心,這王嬙侄女并非我們王家所生,而是其母改嫁之時從荊州帶到了青州,她與我們王家并無血緣關(guān)系。”
王猛當即把王嬙的身世對劉辯及滿朝文武說了一遍,原來這王嬙今年已經(jīng)十八歲,乳名明君。在這年代已經(jīng)算的上大齡女青年,十足的剩女。
其父親是荊州南郡秭歸人,恰好也姓王,在王嬙五歲的時候不幸染上瘟疫辭世。而彼時王猛的堂兄,也就是王猛的父親正在秭歸行商,經(jīng)人介紹便納了王嬙之母為妾,帶著她們母女前往青州北??ざň?,從此之后便成為了王猛的侄女。
聽了王猛的話,劉辯懸著的一顆心總算落地,看來系統(tǒng)植入身份的時候已經(jīng)把障礙給自己掃平,自己只需要坐享主角光環(huán)便能一親芳澤,享受無邊艷福。
文武百官也一起頷首:“哦……原來如此,既然這樣,那便沒有任何問題?!?/p>
王猛高聲道:“非微臣夸口,我這侄女生的沉魚落雁,傾城傾國,又能歌善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因此尋常的凡夫俗子根本入不得她的法眼,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十八歲,依舊名花無主,待嫁閨中。也只有陛下這樣的真龍?zhí)熳?,才能讓她那顆孤芳自賞的心折服,所以臣決定讓王嬙認祖歸宗,這樣與我們劇縣王氏便不再是一家人?!?/p>
王猛已經(jīng)把道路鋪好,劉辯自然不會再惺惺作態(tài),當即一口答應(yīng)了下來:“既然這王嬙是這樣出色的一個奇女子,朕便從愛卿所奏,納王氏入宮為美人。等朕年底班師返京之時,由禮部挑選一個良辰吉日,迎娶王氏入宮?!?/p>
雖然劉辯現(xiàn)在就想一親芳澤,見識一下王昭君的花容月貌,但剛剛說了準備于近日御駕親征,如果現(xiàn)在忽然因為納娶一個美人而耽誤了行程,未免顯得有些急色,破壞了自己在群臣心中的形象。
再加上王昭君并不在江東,而在劉辯此行的目的地青州,所以劉辯便把納娶王昭君的期限定到了年底。有了婚約在身,王昭君便是自己的女人,說不定到了青州之后找個機會就能把生米煮成熟飯了。
王猛再次叩首謝恩:“多謝陛下垂青,我們王家雖然對明君沒有生育之恩,但這些年卻也有撫育之德,我們王家依舊識她為王家的子女,能得到陛下的垂青,亦是我們王氏的驕傲?!?/p>
劉辯吩咐鄭和走下臺階扶起王猛,并起草一封詔書,派人送往青州劇縣,前往王氏祖宅下達冊封王嬙為美人的圣旨。
一樁婚事就此定下,王猛家族連續(xù)出了一個太子妃、一個美人,可謂春風得意,滿朝文武無不向王猛作揖祝賀。王猛微笑著一一還禮,看來日后自己?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由漢武帝劉徹建立,在公元前140年定年號為“元鼎”,正式拉開了中國歷史上“改元紀年”的帷幕。自漢武帝之后,每逢新皇帝登基,或者有大事發(fā)生,便會更改年號。
正常情況下,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采用二字年號,但偏偏漢哀帝劉欣在位時用了個奇葩的四字年號,叫做“太初元將”,首開四字年號之先河。
后來光武帝劉秀也曾經(jīng)用過四字年號,叫做“建武中元”,武則天用過“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這樣牛逼拉風的年號,所以四字年號雖少但也不是獨一無二。
至于三字年號,也有人用過,譬如王莽登基稱帝之后就改元“始建國”,到了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也曾經(jīng)用過“中大通”以及“中大同”年號。
想到這里,劉辯暗自下了決心:“朕要改就改個歷史上沒有出現(xiàn)過的年號,這樣才才能顯出朕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