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場辭別其實也有點不歡而散的意思,加上對方之后隨軍去了東邊邊境參與了和波斯帝國的戰(zhàn)斗,至今也沒有回來過,所以分別之后巴亞德就沒有再和自己的騎士老師聯(lián)絡過,這次要給兩個外甥找騎士老師也并不準備找他。
他現(xiàn)在有一個騎士團的同僚在,甚至如果不是他即將出征,那么直接給兩個外甥當老師也是可以的,又何必去求其他人呢。
而這次皇家騎士團里只有一半的人會參與西征,剩下的成員將留守君斯坦迪堡保護陛下的安全,其中留守的人和巴亞德關系不錯的也有許多,想給兩個外甥找個合適的老師并不困難。
但對于四個女孩,他是真的沒轍,只能求助米婭。
而米婭答應的也很爽快:“如果他們愿意把孩子留在君斯坦迪堡的話,我可以安排她們?nèi)W校上課。”
學校已經(jīng)在建了,而且因為找的建筑工人足夠多,規(guī)模還沒有宿舍區(qū)大的學校在六月前就能建好,幾個孩子如果想要留下來學習的話,米婭能保證她們最后一定能學到有用的東西,而且如果她們的表現(xiàn)足夠優(yōu)秀,米婭以后也可以給她們安排合適的工作,她特意開這個職業(yè)學校,又何嘗不是想給自己培養(yǎng)一些人才呢。
不過如果家長們舍不得讓孩子們留下來,那她也不會多說什么,當然,幫忙也就無從說起了,畢竟米婭的手也沒有伸到那么遠的地方去。
她也把這一點說明了,怎么考慮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巴亞德也不是個拖泥帶水的,在和米婭說了這事,得到她的同意以后,就去把姐姐姐夫們都叫到一起,主動和他們進行了一場對話。
在巴亞德主動提起可以給兩個男孩找一個騎士老師的時候四個大人都是激動又感激,同時心里還有些不好意思,有種小心思被看破的窘迫,但這么一點窘迫感也壓不住他們對孩子未來的期待。
伊蓮娜和卡羅拉嫁的人都只是很普通的商人,雖然算得上中產(chǎn)階級,但是在貴族面前沒有任何的可比性,想要找一個騎士給孩子當老師,靠他們自己,別說是給自家孩子請一個騎士老師了,恐怕連想要認識對方都很難,畢竟這年頭的騎士也是貴族,是騎士老爺。
所以在巴亞德說他不僅可以幫忙給兩個男孩找老師,還愿意為他們支付學費的時候,兩家想也不想的就拒絕了。
巴亞德愿意幫忙就已經(jīng)很夠意思了,他們又怎么好意思讓他連該是他們這些家長出的費用也讓他來出呢。
所以這一條他們是堅決不同意的。
“費用我們自己出就行了,怎么能在麻煩你,不行不行?!?/p>
他們在想找巴亞德幫忙的時候,就特意打聽過要找一位騎士老師的費用,排除巴亞德當年那種被獅子大開口的情況,正常的騎士侍童和侍從的學費是一年五個金幣,另外就是要給騎士老師準備禮物以及給孩子購買武器和馬匹的支出,這些算下來第一年的花費可能就需要十個金幣了,以后則要少一些,而且孩子們年紀小還不到需要盔甲的時候,武器馬也可以買小馬,費用還能再低一些,這筆錢他們兩家拿出這么多年的繼續(xù)的話,還是能出的起的,如果負擔不起,他們也不會厚顏想找巴亞德幫忙了。
巴亞德見他們堅持,也就沒有再多說什么,然后說起了剩下的四個女孩。
這就讓四個家長都愣住了,因為他們原本并沒有讓巴亞德幫忙安排他們的女兒的未來的想法。
這年頭會送女孩去學習的人極少,就算是貴族家庭里,不受寵的女孩也是沒有讀書的資格的,平民家庭就更別說了,就拿伊蓮娜和卡羅拉來說,她們以前也沒有讀過書,還是結婚以后幫著丈夫管著家里的生意和賬目,才勉強學了一些常用字和簡單的計算,而這已經(jīng)比不部分的平民強了。
所以讓家里的女孩去讀書,她們也從來沒有想過,畢竟她們自己就是這么過來的。
但巴亞德現(xiàn)在提出了這個意見,兩個疼愛孩子的母親立刻就醒悟過來了,是呀,她們也可以讓女孩們?nèi)プx書去學習,甚至學一門手藝!
她們到君斯坦迪堡已經(jīng)有兩天了,這兩天里,姐妹倆故地重游,天天都在和以前的鄰居們聚會聊天,對于奧佩特斯街附近的變化自然都是看在眼里了。
而街坊鄰里們對米婭的贊不絕口,也被她們聽到耳朵里,記在了心里,別看米婭的年紀小,可她的本事大著呢,如果能把自家孩子留在她身邊學習,她們的孩子以后何愁不出息呢?
所以兩位母親都沒有和丈夫商量,就直接答應了這件事。
兩個父親互相看了一眼,也沒有說出拒絕的話。
雖然這難免會再給家里增添一筆開銷,可不管是讓女孩們有機會學習,還是能以此跟米婭搭上關系,都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這個時候拒絕,就是犯傻了。
不過答應下來以后,他們反而犯了難。
兩家所在的城市離君斯坦迪堡都很遠,就算做船也要好幾天才能抵達,如果把孩子們留在君斯坦迪堡學習,那誰來照顧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