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琴聽著,覺得有點道理,但不多。
直到其他同事猜測:“怕投機倒把吧。比方說有人自己帶干糧,換了全國糧票在火車上卻不買飯吃,那票不就被他攢下來了嘛?!?/p>
薛琴不由自主地點頭,有道理,應(yīng)該就是這樣。
她捅捅葉菁菁:“你覺得呢?”
葉菁菁老實搖頭:“我不知道?!?/p>
“你猜猜嘛。”
“這有什么好猜的?不收,咱們好好吃飯就是咯?!?/p>
其實葉菁菁的猜測比較陰暗,她更傾向于認為這是一種等級分明的隱形福利。
這時代,坐火車是要開介紹信的,外出探親都要證明。
重重限制決定了,時不時就能坐火車的,是少數(shù)派,沒有一定的身份,坐不了。
對于自己人里的少數(shù)派,從古到今,政策都傾向于優(yōu)待。
偏偏出差又是個苦差事,坐在車廂里人的骨頭架子都顛散了。
這時候,火車吃飯不要票,就成了補給出差人的隱形福利。
不過葉菁菁不打算說出自己的猜測。
沒意義,不公平的事太多了。
她始終相信,改革開放的核心目的是打破這種等級分明的不公平。
一個社會只有流動起來,生活在其中的人看到自己比別人更好的希望,才有動力努力,生產(chǎn)力才能迅速發(fā)展。
從西津到上海,火車要坐足足五個小時。
葉菁菁可真不習慣,中途一度想要拿出書繼續(xù)翻譯。
但綠皮火車跟高鐵不一樣,坐在上面,顛簸得很,葉菁菁可不敢糟蹋自己的眼睛。
好在跟她一樣害怕浪費光陰的人不少,有日語班的學員拿出了磚頭,開始播放日語教學錄音,大家伙兒都豎著耳朵跟著聽。
帶隊的總廠副書記感嘆不已:“現(xiàn)在的年輕人可真有干勁?!?/p>
葉菁菁也跟著努力聽日語,可惜她從知道要去日本起,先是忙著期末考試,后面又趕工翻譯教材。
到目前為止,她的日語水平還停留在背五十音的程度。
所以,她基本一句都沒聽懂,甚至聽著聽著還睡著了。
總廠副書記掃了她一眼,嚇得薛琴渾身一個激靈,本能地為葉菁菁辯白:“她最近一直在找日本方面的資料,今天天快亮的時候才合了會兒眼睛?!?/p>
副書記收回視線,一句話都沒說。
葉菁菁這一覺睡得可真香,中途起來吃了一頓青椒炒肉絲配米飯之外,吃完以后又接著睡。
如果不是火車到站時,薛琴推醒了她,葉菁菁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睡到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