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為了批判劉主席“臨時工不該轉賬正”的論斷,紡織廠讓所有工作滿一年的臨時工都轉正了。
再后面進廠的人,就沒這個機會了。
葉菁菁認真地看了他半天,真誠地給出建議:“你還是少說話吧。”
朱向東終于拉下了臉,沒好氣道:“你我本來還以為你好歹懂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呢?!?/p>
說著,他氣呼呼地走了,連熱鬧都沒興趣繼續(xù)看下去。
葉菁菁卻不能不管這些臨時工。
大概是因為她給他們當了兩個多月的老師。
身為老師,總會對學生格外寬容。
這些棄考的臨時工的行為,大概可以被歸輕狂,沒自知之明,丫鬟身子小姐病。
但是葉菁菁特別清楚地記得,她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語文課外閱讀節(jié)選了《紅樓夢》里頭,賈寶玉的小丫鬟芳官拿點心打雀兒的片段。
當時班上大家都對芳官大加批判,覺得這個人輕狂得沒邊了,最后結局凄涼,完全是理所當然。
可教他們語文的老師說,如果換成林妹妹或者寶姐姐,或者賈家的任何一個小姐少爺,同樣拿糕點喂鳥,那還會有誰覺得他(她)輕狂嗎?
為什么同樣的行為,都是路有凍死骨,朱門大戶還在糟蹋糧食;不同的人做了,得到了評價卻完全不同?
評價者究竟在共情誰?少爺小姐嗎?
可大概率的情況下,我們都是那個路有凍死骨啊。稍微好點,也就是能跟著少爺小姐喝口湯的丫鬟小廝。
葉菁菁還記得當時老師說到芳官的行為時,舉的一個例子。
那就是,很多人小時候都會被父母限制,或者因為父母偏心,吃不到、得不到某樣東西。
等到他們長大了,有能力了,可以獲得這樣東西的時候,他們就會報復性補償,拼命地去購買甚至糟蹋某樣東西。
芳官因為賈寶玉的短暫偏愛,把自己當成了跟少爺小姐一樣的人。往常根本吃不上的精細點心,也被她丟了喂雀兒。
紡織三廠的臨時工們,何嘗不是在這短短的兩個月的備考時間里,突然從邊緣人變成了人人關心的寶貝疙瘩蛋,忘記了自己和正式工的區(qū)別。
葉菁菁緩緩地嘆了口氣,上前招呼還在喋喋不休抱怨的臨時工們:“行了,趕緊去復習,明天繼續(xù)考試?!?/p>
有相熟的臨時工紅著眼睛,賭氣道:“我們還考什么呀,我們下午都沒考?!?/p>
“下午沒考只是代表下午零分?!比~菁菁沒好氣道,“明天還有兩門呢,如果這兩門考得好,總分達到兩百分以上,還是有機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