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這些設備跟油印機不一樣,還得有專門的工人來操作哦。
兩邊又開始談判,他們工人夜校需要寧鄉(xiāng)縣印刷廠的支援,給他們派技術指導。
后勤主任答應得痛快:“沒問題?!?/p>
他還開玩笑道,“你們直接給我們下訂單,我們給你們印刷也行?!?/p>
薛琴剛要興奮地答應下來,葉菁菁卻搶先一步開了口:“那不行,你們能閑多長時間啊?;仡^你們的生產(chǎn)任務來,我們再找誰幫忙去。我們得培養(yǎng)自己的印刷工人,回頭能頂上?!?/p>
現(xiàn)在各家工廠,基本都是上級派任務,所以競爭意識并不強烈。
寧鄉(xiāng)縣印刷廠的干部,就完全不擔心自己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
他們又不跟西津紡織三廠的工人夜校搶訂單。
所以他不僅沒生氣,反而還高興地夸獎年輕人們:“這個想法對頭,靠山山倒靠水水干,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行,我們找?guī)煾到棠銈?。不過師傅的工資,你們得出啊。一個人一個月,起碼50塊錢?!?/p>
薛琴現(xiàn)在是大管家,一聽到要掏錢,xiong口都刺痛。
可是有什么辦法呢?該出的錢,咬咬牙也得出。
雙方約定好了,葉菁菁他們回紡織廠,安排好過來學習的知青。
印刷廠這邊收拾一下,給他們配上帶工人的師傅。
等到他們把紙型拿過來,磨合好了,正式開工。
大家坐車回城的時候,薛琴突然間想起來:“會有人愿意過來嗎?”
說實在的,這家印刷廠的生產(chǎn)條件還不錯。但問題在于,它太遠了呀,距離市區(qū)開車也要一個多小時呢。
如果自己騎車上下班,沒有三四個小時根本到不了。
坐公交車的話,有車子過來嗎?
司機師傅笑道:“只要廠里肯安排,讓我一天多跑兩趟,我也是沒意見的?!?/p>
他沒說出口的是,他也存了私心。
他女兒是辦病退回的城,到現(xiàn)在還沒工作呢。
紡織廠的臨時工們抱怨自己是二等公民,但實際上,這二等公民也不是誰都能當?shù)摹?/p>
一個臨時工的用工指標,都足夠讓大家打破頭。
他普通職工一個,想要爭取指標,太難了。
葉同志說安排人過來學習印刷技術,薛書記也沒反對。
這代表什么呀?代表這件事情是會長遠干下去的。
而他女兒一旦當上這個工人,哪怕只是一個月18塊錢的臨時工,也有個固定進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