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和農村青少年加在一起,才是工人夜校印刷廠目前消費的主力人群。
印刷廠想要生存下去并且壯大,就必須得做好錯位競爭。
《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是上海市出版社出版的,天然自帶光環(huán),況且它的確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編寫的,深入淺出,適合自學。
它能風靡全國,確為自身功夫夠硬。
但它也不是沒有短板。
它走的是新華書店發(fā)行路線,這也是正規(guī)出版物唯一能夠公開發(fā)售的方式。
可70年代的交通水平擺在這兒,它的發(fā)行途徑決定了,它的輻射范圍最多只能到縣城。
極少數(shù)的下放知青能夠得到它,也是消息靈通的家人親友,在城里買了以后,給他們送過去或者寄過去。
它空出來的大片農村市場,就是天然為《工人夜校高考復習講義》準備的。
葉菁菁掰開了揉碎了跟薛琴解釋,后者眨巴眨巴眼睛,恍然大悟:“就好像現(xiàn)在城里缺新鮮的蔬菜,農民挑什么擔子過來,我們都會想買?!?/p>
“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吧?!?/p>
兩人正說得熱鬧,革委會的領導突然間cue她們了:“兩位小同志在說什么呢?”
薛琴脫口而出:“我們在說街上的菜?!?/p>
周圍的大小領導們,先是一愣,旋即發(fā)出大笑。
好在薛琴機靈得很,趕緊補充道:“我看到農民同志把菜都賣掉了,來我們這里買講義回去,我們都覺得深受感動。這是國家在給年輕人機會,也是咱們西津市的領導在關愛年輕人?!?/p>
紡織廠的領導們立刻附和:“要說響應國家號召,誰也比不上咱們西津市。咱們的高考工作,在領導帶領下,做的多好啊?!?/p>
革委會主任也客氣:“哪里哪里,都是各位同志辛勤努力的結果。尤其是像咱們的小薛書記小葉老師這樣的年輕人,都是干實事的人。”
他這話起碼有一半以上是出自真心。
因為這兩個年輕同志到一起以后,沒跟那些年紀不大的油條一樣,拼命往領導身邊湊,生怕顯不出來他(她)會來事兒。
這就是干實事的同志,普遍的特點。
革委會主任還關心了一句:“資料能夠準時備齊嗎?距離各地高考都沒多長時間了。”
“能!”薛琴趕緊保證。
其實如果是正常情況,這件事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排版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以《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為例,上海的出版社從決定啟動,到第一冊
《代數(shù)(一)》再版成功,花費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
哪怕加班加點三班倒,那么整套書17冊的版排出來,也得三個月的功夫。
那已經是大印刷廠的成績了。
擱在《工人夜校高考講義》上,時間緊,任務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