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騎車行在路上,感覺雪一化,天地都換了新裝。
街上真是好熱鬧啊,有人賣吃的,也有人賣自家做的鞋。
現(xiàn)在去商店買鞋子,是要票的。
但農(nóng)民做的棉鞋,用的是自家織的粗布,直接給錢就行。
吸引了不少上了年紀的人,也不在意棉鞋模樣粗笨,都圍過去挑選。
薛琴驚訝:“他們還在城里啊,我還以為高考完了就走了呢?!?/p>
葉菁菁搖頭:“馬上就快臘月了,離著過年近,大家要買的東西多了去。說不定要等到過完年呢?!?/p>
薛琴哈哈笑起來,心情怪好的:“那我們就可以天天吃新鮮菜了?!?/p>
有新鮮蔬菜,誰愿意天天吃臭豆腐老咸菜呀。
這個年代,城里是有蔬菜公司的。可大家還是難以吃到新鮮菜。
因為蔬菜公司會優(yōu)先把新鮮菜先存起來,賣陳菜。
否則有新鮮菜的情況下,就沒有人愿意買陳菜了。
葉菁菁吐槽了一句:“他們把陳菜打折賣就沒事了,總有人愿意買便宜的?!?/p>
薛琴有親戚在蔬菜公司上班,聞聲嘆了口氣:“價格都是定好了的,他們沒有權(quán)利打折的。”
她用力往前蹬著車,一路騎到了工人出版社。
兩人憑借介紹信進了出版社的大門,然后一路暢通無阻,到了編輯室。
不過接待他們的李編輯正在忙碌,一邊打電話一邊翻手上的資料,忙得不可開交。
好不容易忙罷了,他噸噸干了半搪瓷缸子的水,然后才疲憊地問兩位紡織廠女工:“同志,你倆過來有什么事嗎?”
薛琴趕緊上前,說了來意。
但是李編輯雖然面帶微笑,卻絲毫感興趣的意思都沒有。
事實上,人家的確一點兒也不感冒。
工人夜校是干嘛的?大家心里頭都有數(shù),就是個業(yè)余機構(gòu),草臺班子。
說個不好聽的,但凡能上正規(guī)學校的,誰愿意上業(yè)余學校?
業(yè)余學校的工人還要出書,教人家怎么學習?你不開玩笑嗎?
要不要干脆讓工農(nóng)兵大學生寫本書,告訴大家,來來來,我教你們怎么高考?
自信是好事,但搞不清楚自己的狀況,那就是笑話了。
不過李編輯是文化人,非常注意和工人的關(guān)系,堅決不能露出半點不以為意的意思。
他狡猾地選擇了以退為進:“同志,你們這個想法很好。我建議你們廠自己集成冊子印刷。不是我覺得你們工人同志的經(jīng)驗不值得學習宣傳,而是我們現(xiàn)在手上事情非常多,很急很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