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
雄渾的號聲響徹,化作了撕裂戰(zhàn)場的咆哮。
猩紅的奉王戰(zhàn)旗被掌旗官奮力向前揮動,奉軍龐大的陣列,如同精密的齒輪般激活。
王三春調轉馬頭回到陣列中,楊璇、薛衛(wèi)等將領早已各自歸位,策馬奔向預設的指揮位置。
傳令兵如同離弦之箭,在各級軍官之間穿梭,指令被迅速傳遞到每一個方陣。
奉軍使用的陣型很特別,并非傳統(tǒng)的步兵方陣在前,弓箭在后,騎兵游擊。
而是將火槍兵分割成一條線列有四排士兵的線列陣,步兵在火槍手后面,弓弩兵在更后面。
這其實是李徹以近代歐洲線列步兵為靈感,發(fā)明出來的獨屬于奉軍的戰(zhàn)法。
火槍是直射火力,放在最前方才能發(fā)揮出威力,四排士兵輪番放槍,能保證火力不停。
若是敵人想要近前破陣,則火槍兵退后,步兵頂上前,后方弓弩手同時用曲射火力打擊敵人,騎兵則游離兩翼尋找戰(zhàn)機。
即便是火槍兵不慎被近身也不怕,十多斤重的火槍論起來就是錘,安上刺刀就是槍,訓練有素的火槍手絕非待宰羔羊。
咚!咚咚!咚咚咚!
陣型逐漸擺開,而協調這龐大戰(zhàn)爭機器的,并非軍官聲嘶力竭的吼叫。
而是一首激昂雄壯,且?guī)е囟ü?jié)奏的鼓點。
鼓手們奮力敲擊著巨大的戰(zhàn)鼓,奏響的正是《奉王破陣樂》!
每一個鼓點,都精準地對應著火槍手的裝填、舉槍、射擊等動作。
整個火槍線列,如同一個被鼓點驅動的精密殺戮機器,踏著鼓點的節(jié)奏,堅定地向前推進。
距離不斷接近。
線列陣旁,一名奉軍軍官手舉指揮刀,聽著鼓點發(fā)號施令:
“前進!預備——”
“第一排!放!”
砰!砰!砰!砰!
一陣震耳欲聾的齊射后,白煙瞬間彌漫。
密集的鉛彈如同死神的鐮刀,狠狠掃向數百步開外,正在驚恐中試圖結陣的倭軍前排。
人仰馬翻,血花四濺,倭軍陣前瞬間倒下一片。
“第二排!上前!放!”
第一排火槍手迅速退后裝填,第二排無縫銜接上前,舉槍,瞄準,扣動扳機。
又是一輪致命的齊射,倭軍如同被割倒的麥子,成片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