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原先生吳海林言道:“庶人作亂正烈,老朽當(dāng)前分身乏術(shù),但處置過東邊的動亂,便立即前去助你一臂之力。”
鄭白榆:“鄭某先謝過先生?!?/p>
吳海林:“北辰費心了?!?/p>
結(jié)束同鄭白榆的對話,吳海林面前光影景象消失。
他身旁出現(xiàn)另一個看上去年齡稍長,外觀模樣約五十歲許的文士。
吳海林吩咐道:“時之淵那邊還是要有人多盯著些?!?/p>
“是,老師。”中年文士先神情肅穆應(yīng)諾,接著輕聲問道:“鄭北辰在謀劃些什么?是為了……成就圣師之境么?”
吳海林:“難講,其人心思深沉,不到最后關(guān)頭不會輕易流露真實想法。”
他雖然沒有輕易下判斷,但語氣中流露出對鄭白榆的不信任。
身旁其他人也大都心里有數(shù)。
就沖鄭白榆已經(jīng)換了自己一身鄭家血脈,由儒入武,其人心思就耐人尋味。
而對方在轉(zhuǎn)世重修,儒武兼?zhèn)涞那闆r下,境界實力皆不凡,令人想不在意都難。
雖然心中懷有戒備,但即便吳海林也承認(rèn),對方修為有更上一層樓的可能。
而鄭白榆多半在謀劃著什么。
吳海林身懷儒家腹有乾坤層次的悟性和文曲星照層次根骨中的照方寸,在相關(guān)細(xì)節(jié)方面最是觀察入微。
鄭白榆顯然也知道這一點,是以多有遮掩。
他似是也不擔(dān)心吳海林察覺他的遮掩,只要雙方大面上相安無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