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塽出身于海邊,一輩子與海軍為伍,幾時見過這樣威風凌凌的陸軍騎兵?
除此以外,更有長矛兵,人人手中配一把銳不可當?shù)摹罢砂松呙?,從外形來看,是仿三國時猛將張飛的武器而制。
弩兵手中的連弩,瞬息發(fā)出,整齊劃一,準頭皆入靶心,射擊效率比之火器槍兵也差不離了,而連弩的制造成本,比火器可要低廉許多。
鄭克塽沒想到,自己老老實實地跑來京城投降,做好了接受大清帝王的冊封稱臣,竟迎來這樣盛大的“迎賓之禮”。
能夠在兄長與舅舅的交鋒夾縫中生存至今,他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識趣。
身邊的人一直都在寬慰鄭克塽,只要他識趣,大清帝王會厚待他,他的小命說不定比留在臺灣更加安全,至少在京城,不必擔憂被刺殺死于非命。
可如今,鄭克塽又不確定了,大清威風凌凌的陸地雄師比海軍的戰(zhàn)斗力更加強悍,清帝邀請他一同觀看閱兵,是在威脅他,還是在恐嚇他?
鄭克塽臉色煞白,本就如鼠的膽子,這一回更加瑟瑟發(fā)抖起來。
閱兵之盛大景象,可振軍之士氣,揚軍之威風。
平定臺灣后,施瑯作為守將留守在外,而姚啟圣則隨軍回到京師。
禮官為氣勢恢宏的閱兵儀式唱辭,提到“慶祝收復臺灣”,這仿佛是個歡迎禮,歡迎他一別經年,離京城多年掌平臺事宜,而今終于凱旋而歸!
康熙特命胤祉與胤禛也來參觀此次閱兵,其景象之盛,比之胤禛記憶中的八旗軍更加有銳意。
看到尤有鋒芒的八旗軍,胤禛一陣恍惚,原來這個時候的八旗,還有虎狼之師的模樣,他們還沒有墮落成他記憶中的安逸模樣,現(xiàn)在這個時間,可真是個好時候?。?/p>
胤禛感覺到了什么,他微微瞪大了眼睛,注視起了最后一隊映入視野的火器兵。
掌火炮、槍,大清的火器營比上一世提前了整整七年問世!
他感覺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歷史的交叉路口,重活一世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在早些年,大清錯過了那么多的機遇。
而現(xiàn)在,“得天所授”的太子,用他那雙手,硬是扯著汗阿瑪?shù)难澭鼛В⑦@些的流逝在記憶中的機遇一一抓在手心之中。
閱兵儀式過后,將舉行國宴,為凱旋歸來的姚啟圣所帶之軍慶賀。
這也是第一次不是在朝堂場合,而是在國宴開始之初對有功之將進行奉賞,圣旨一下達,氣氛更為濃烈。
從恩怨分明的俠義青年,帝王眼中的天才刺頭,到戰(zhàn)功赫赫的平臺心腹重臣,姚啟圣將自己一輩子的時光花在了為康熙披荊斬棘上,臨到老年,一身傷病。平臺之功,功勞最高在于他,帝王賞賜了所有人,卻唯獨忘記了他。
功高不賞,是已無可賞,還是帝王心中另有芥蒂?
姚啟圣猜測不透,郁結在心。
他已經做到了福建總督的位置,若進一步,則為兵部尚書。三年前,他本已經被授予兵部尚書虛銜,卻最終調任回了福州。
而今兵部尚書之職已有李之芳擔任,姚啟圣進不得。
康熙不止一次在胤礽面前吹噓自己年少時的“豐功偉績”,說他費勁千辛萬苦收服了才高孤傲的姚啟圣,這才有了一位才華可堪在世諸葛亮的“軍師謀臣”。
胤礽回憶起康熙曾經對他說的話。
“沖鋒陷陣,功在施瑯,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功在姚啟圣。(1)”
所以,當聽見康熙招姚啟圣來御前喝酒談話時,胤礽頓時來了興致,目光炯炯有神地投向了這一位“當世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