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完了,姚大人要芳魂永逝了?!?/p>
【大朋友先聽小美說完,大清造船去美洲顯然不可能,但是早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就已經(jīng)開始了對美洲的殖民掠奪了?!?/p>
小美又一次給胤礽放了世界地圖,這一回比上一次見過的更加詳細。
【美洲有一種叫樹,叫做金雞納樹,它全身上下,從樹根到樹皮都有治療瘧疾的作用,能夠殺死70的寄生蟲哦!西方來的國家掠奪走了這一種金雞納樹,將它制造成可以治療瘧疾的藥物,去掠奪殖民過美洲的國家來的人,每一位傳教士的手中都隨身帶有這種藥物?!?/p>
經(jīng)過小美的科普,胤礽率先想到了去找南懷仁。
南懷仁很遺憾地告訴胤礽:“微臣來大清已經(jīng)幾十年了,身邊并沒有帶有這種藥物?!?/p>
但是如果胤礽需要,南懷仁可以傳信給他身后的耶穌會,請耶穌會的其他傳教士通過海船將藥送到大清來,這已經(jīng)是最快的方法了,時間大約需要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時間。
胤礽感到有些著急,一、兩個月的時間,姚啟圣能堅持到那個時候嗎?
他又問小美:南師傅可信嗎?
也許是從小就將自己定義為大清國內(nèi)人,而從國外來者的西方傳教士被他定義為大清國外人,胤礽對來他們這兒的傳教士始終帶有一定的警惕心。即使南懷仁表現(xiàn)得無害,可是他在游記之中用了一種對大清的稱呼“韃靼”,這個稱呼足以說明,南懷仁雖在大清做官,卻并未歸心大清。
【對于送藥治療姚啟圣,南懷仁是非常積極的,有了姚啟圣在,西方通往大清的海上商路才會更快暢通,而他若拿來救命良藥,則于身后的比利時耶穌會集團利益有莫大好處。大清雖然是關(guān)海禁的狀態(tài),但海的另一邊一直在尋求通往東方的商路。原先的海上霸主是西班牙、葡萄牙兩大國,此后后來居上的則有英格蘭、法蘭克、荷蘭等一直都在挑戰(zhàn)舊的殖民霸主地位。】
小美教給胤礽的知識,是康熙所不知道的空白領(lǐng)域,大清的海禁時間太久,久到了大清對外面無知,也令外面對大清想入非非。
【姚啟圣與施瑯攻下臺灣,令在其背后支持的英格蘭、東瀛人皆不敢輕舉妄動,對待臺灣窺視已久的荷蘭也因此而忌憚起來,相信再只要大清開放海禁,他們這些國家必定會爭先恐后派遣使者來大清。所以大朋友的思路是沒有錯的,大清需要強大實力的海軍,需要改進火炮與火器?!?/p>
小美對海禁這一政策是萬分唾棄的,盡管前幾年海禁是為了抵抗鄭成功勢力,所帶來的后果影響弊端也太大了。
【可不能再因為害怕孩子被欺負,就把孩子關(guān)在家里不見人了,孩子得長大起來,靠自己才不會被欺負。家外面的小朋友在互相交流、玩耍、斗氣,這是不可避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開海禁關(guān)閉國門,則是一種蒙上自己眼睛,假裝欺騙自己外面沒有小朋友的自我蒙蔽心態(tài)。時間久了,人家小朋友會唱歌跳舞、打架斗毆,身上穿時髦衣服,關(guān)在家里的小朋友就只會原先會有的東西,穿著土得掉渣的衣服?!?/p>
胤礽苦思冥想,生怕姚啟圣就這么沒了。
胤礽向南懷仁提出,希望他提出向汗阿瑪獻藥,有汗阿瑪答應(yīng)先開放部分港口,這樣能盡快將那金雞納樹所做的藥給運來。
南懷仁一口應(yīng)下了。
至于其他的,胤礽也做不了什么,這個時候就特別傷感于自己年歲還小,人力有所不及,肚里墨水太少,學習到的知識太少,以至于事到臨頭,想不出辦法來解決。
康熙派出的太醫(yī)院判所采用方子,來自于《肘后備急方》,以青蒿為主藥,然其見效甚微。
為了解除姚啟圣的高熱狀態(tài),又以《傷寒論》中所記的“柴胡桂姜湯”,解表驅(qū)邪,加常山截瘧。
姚啟圣所得瘧疾,在時人看來是感染了瘧邪,會傳染人的,也因此,除去他所居住的院落中有太醫(yī)院判及兩位醫(yī)士走動外,一律不允其他人探望。
時間在胤礽的焦急等待中,終于傳來了好消息,姚啟圣發(fā)作出來的癥狀,在太醫(yī)院判大膽的治療下暫時穩(wěn)住了,高燒一退,下一步就是為貧血的姚啟圣補血氣。
院判寫給了康熙一份上奏中提到:因受太子殿下此前研究蟲的啟發(fā),微臣嘗試了以水蛭、黑水虻等蟲進行治療,水蛭之吸血有助于排除淤血,卻因姚大人缺血而不可多用,黑水虻藥用所含營養(yǎng)之富,卻不如另一種名為“洋蟲”的蟲效果更好。
洋蟲自前朝傳入國土,時人認為,有洋蟲出現(xiàn),則方圓必有長壽之人。
胤礽所創(chuàng)的昆蟲研究所中留有不少繼續(xù)為他發(fā)現(xiàn)昆蟲,做研究實驗之人。
因民間這一傳聞,他們重視起了對洋蟲的研究,甚至還用茯苓、紅花來飼養(yǎng)洋蟲,對比吃這些藥材長大的洋蟲入藥效果是否比普通洋蟲更佳。
院判所使用的洋蟲來自于昆蟲研究所,他在奏折中大力夸贊了昆蟲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贊美太子殿下“深謀遠慮”、“智慧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