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全剛到王府,
便聽管家急切來喚:“王爺,您可終于回來了,前來傳旨的公公都等您半個時辰了!”
福全心頭一跳:“傳旨?本王剛從宮中回來,
現(xiàn)在這時候怎會有圣旨?”
他不認為這么短短的時間內皇上會改變主意,
心中反而不安起來。
難道是勸皇上未成,
惹怒了皇上?
不,不會,他自認與皇上兄弟情誼深厚,
在皇上跟前還是有幾分體面的,
加之皇祖母去了,
他們這些在皇祖母心里惦記著的孫兒,
皇上是不會在孝期里為難的。
裕親王沒有猶豫,
左右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無論皇上有何用意,
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罰罰他俸祿。
前來宣讀圣旨的是乾清宮的一位大太監(jiān),
魏珠,他比梁九功看上去更年輕一些,走的路子,
是當年梁公公一路爬上去的老路,這回都能替皇上跑腿向王爺宣讀圣旨了。
康熙:常寧此前犯錯有叛國之嫌,險害國之儲君折損于叛賊之手,
罪孽深重。朕念及恭親王常寧已守皇陵十年,孝心天理可鑒。其清修苦修于孝陵,從未問京城王府拿過一分錢,吃苦耐勞,誠心悔過。而今皇祖母新喪,
作為孫兒,恭親王也應當前往暫安奉殿為她上香磕頭。
皇祖母在世時,曾為長公主指婚,與科爾沁部臺吉聯(lián)姻,待孝期一過,長公主便要出嫁。
于是命裕親王福全帶領人馬,暫時前去接常寧,送其去祭拜皇祖母,暫時開恩典允其回京與長公主一見。
皇上旨意上半點沒有提及即將攻打準噶爾汗部一事,只從人倫天理出發(fā),表示現(xiàn)在允許常寧歸來只是暫時的,暫時的!
至于之后會不會有將功折罪的機會,朕就是不說,你猜!
福全驚喜極了,接旨后便捧著康熙命人草擬的文書看個不停。
以他對皇上的了解,哪兒還猜不到他那是之前拒絕了自己,這會兒拉不下臉?
雖不知是什么導致皇上改變了主意,只要常寧回到京城,以他的才學定有辦法立功洗刷罪名。皇上到底沒有剝奪恭親王的爵位,可見心里對這位兄弟雖不滿意,卻也還是沒有放棄他?。?/p>
福全將圣旨收起來,微笑道:“是太子殿下說服了皇上改變主意的?”
魏珠微微躬身:“王爺恕罪,奴才并未當值于殿中,不知是何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