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害,
孤不過是分化了戶部,這才哪兒到哪兒?
他現在能分化了戶部,長大以后也一樣能改革了兵部、吏部、刑部……
要是沒人反對,
他才要皮癢癢不舒服。
不過,
所有的事情都一個人擔著,
那是傻瓜才會做的事,有兄弟有阿瑪為什么要自己沖前邊?
不管怎么說,三部尚書都已經上任,
圣旨下了,
就萬沒有臨時更改的道理。
之后一段時間,
胤禛待在農業(yè)部,
胤祉待在民政部,
財務部有陳廷敬,出不了大亂子。
胤禛上輩子有經驗,
康熙晚年時的田稅改革便是出自他手,待在那農業(yè)部,
看到比自己在位時落后許多的“人頭稅”,那是站在前人的目光,能挑出一堆毛病來。
農業(yè)土地改革的前提條件,
是汗阿瑪在位期間百姓人口數目的持續(xù)增長,以至于原先的“人頭稅”不再適用國情,而汗阿瑪在位期間實行“太平盛世,
永不加賦”(1),有了這些,才使得胤禛擁有了基礎,能夠大刀闊斧地在繼位后進行“攤丁入畝”改革。
從農業(yè)部“人頭稅”的來源可看出,大清如今的人口,
已經比上一世同等時間多出了快四成,邊境戰(zhàn)事并未影響國內的安定,加之天然化肥、良種研究的普及,使得田地之中產量劇增,道路通達,南北互市往來密切,也隨之帶來商業(yè)興盛。
好在提前成立了商部,有了管理全國商貿的衙門。
胤禛整理著手頭資料,率先將近十年的變化宗卷都翻閱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