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這回不打算讓胤礽置身事外了,他指著心裕,又將平日里跟隨他在南書房擬圣旨的高士奇給招來,另又將四位太子太傅一同召見前來,命令眾人開一堂小會議,當眾對幾位臣子說道:“《明史》一案似乎另有蹊蹺,而自從十九年前起屢次發(fā)生告發(fā)明書一事,捧上來了多少貪官污吏猶未可知,朕打算命太子徹查此事,眾卿協(xié)同太子一起,將此事完成?!?/p>
胤礽呆了呆:???
讓他來徹查這事兒?!
“不是,汗阿瑪,兒臣九歲,才剛跟隨您參政,您怎么就把那么大的事兒給兒臣來做了。”
“這事兒本就是你發(fā)現(xiàn)的,”康熙淡淡道。
而他撥給胤礽的能臣也不少了。
“朕打算借此考驗一下你的能力,也別妄自菲薄,你參政至今時日也不短了,懂國家大事,也促成了幾件大事,朝臣們對你的天賦有目共睹。你也已經(jīng)隨朕批閱奏折多時,即使朕立即讓你代為監(jiān)國,在臣子們的配合下也不會出什么問題?!?/p>
康熙還鼓勵起了胤礽,告訴他:你要好好干,汗阿瑪很看好你,愿意給你這個表現(xiàn)的機會。
胤礽沒有想到,他不過是提出了一個點子,竟引火燒身燒到了自己身上!
張英、湯斌、熊賜履、李光地四位太子太傅面面相視,皆猜不透皇上葫蘆里在賣什么藥。
然他們四位皆是漢臣,于《明史》案這類事關前朝之事的敏感問題上多再三收斂其口。
倒是即將到來了于成龍吸引了康熙的注意力,待于成龍到達京城,康熙聽聞其得了瘧疾,每年都會有幾回復發(fā),寒冷、發(fā)燒、腹瀉等癥,還令太醫(yī)去為于成龍診治了一番。
于成龍入宮前來拜見帝王,謝過帝王恩典,一路往京城來時有軍隊護送,路上倒也安穩(wěn)。
老臣老淚縱橫,訴說自己這些年來的不容易,江南一代,已成了貪官污吏的聚集地,他任職兩江總督又如何?他的抱負、理想,都在現(xiàn)實的摧殘下難以施展。
身邊被貪官污吏包圍的窒息感令于成龍寸步難行,去江南,唯有他一人想要治河、安民,而身邊其余官員,皆想的是如何往上爬,如何撈錢,這讓于成龍如何能忍?
康熙聽取于成龍的上奏,震怒于江南一代貪官污吏竟已囂張至此,又寬慰于成龍幾句,命他打起精神、肅清吏治。
待于成龍鄭重接過帝王圣旨,康熙這才提起了始于十九年前《明史》案后多起因告發(fā)明書案而升任的官吏。
“朕疑其中有誣告,而多人靠此升官斂財,必定有上官維護,特命太子徹查此事,那些官吏如今多人在江南任職,也許也有參與江南貪污一案,太子徹查期間,還勞北溟多協(xié)助一二。”
時隔多年,再次聽到帝王喚他字,于成龍紅了眼眶,當即拜謝帝王恩典,鄭重道:“臣本就是兩江總督,江南官吏皆受臣管,協(xié)助太子殿下查案,臣義不容辭。”
即使做到了最大的官,調任過去的于成龍日子卻并不好過,江南的貪官污吏已成氣候,甚至于發(fā)展到科舉舞弊,互相維護的地步,于成龍下令徹查,他們竟聯(lián)合起來給他裝傻充愣!
如今他想要肅清吏治,除去有皇上的支持,還需要有自己的人手,需要更多的支持者與協(xié)同辦事之人。
皇上命令他協(xié)助太子一同查案,正是想要他與太子合作吧?
于成龍接受到康熙的命令,前去毓慶宮拜見太子。
胤礽正苦哈哈地在毓慶宮里翻閱心裕給他搬來的大批宗卷,忽而聽見玉柱來報:“殿下,皇上命令于成龍于大人前來拜見您,與您說說查案之事。”
胤礽遂與于成龍大眼瞪小眼,這位已經(jīng)六十四歲的老爺子,胡須斑白交錯,眼下有濃郁的黑眼圈,精神氣兒就像是被妖精掏空的身體的和尚,看上去虛弱無力,隨時都會生病倒下來似的。
汗阿瑪是認真的嗎?于成龍身體不好,年紀也大了,他真的不會因為操勞過度猝死在任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