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各項研究,從來都是消耗大頭。”
“外學的維持也很耗錢?!?/p>
“醫(yī)學研究院更別提了,國庫一直都在倒貼錢財去供醫(yī)學研究院克服各項疾病,念及這是為了醫(yī)學之進展,可延長人之壽命。”
“您所提到的基礎醫(yī)學,培養(yǎng)大夫,耗費更大。據(jù)吏部全國人口傷亡統(tǒng)計,男子的平均壽命約三十三,女子約三十五。念及其重要影響,此項不可或缺,微臣亦無異議?!?/p>
延長壯年男女壽命,對于民間生產而言是好事,成熟男女基數(shù)大,從事干活的人多,這國家的活力就不會少,國庫也不會少。
陳廷敬繼續(xù)一一細數(shù)國庫支出的各個大項,除此以外還有各地的建設、修路,還有每年都需要余留的防災賑災……他反問胤礽:“還要組織進口博覽會嗎?”
胤礽:“……”
偶,要命!
“外洋貿易利潤巨大,玉佩之暴利亦令國庫積蓄增多不少,可也架不住越來越多的大項如流水般的出去?!?/p>
朝會上一時陷入焦灼,朝臣們面面相視,縱使是索額圖這樣的太子鐵桿,都在心里為陳廷敬的艱難掬一把辛酸淚。
胤礽弱氣了起來,反問康熙:“那喀爾喀蒙古還需要治理嗎?”
要,那必須要??!
治理投入是多少,必須要縮水,再縮水。
陳廷敬公然站出來不是要給哲布尊巴臉色,而是意在提醒皇上“您張口時悠著點兒!”
同時也在提醒太子“您可好好看看吧,究竟立了多少要花錢的地方!”
康熙深思起來:能夠籠絡住蒙古人是好事,即將開戰(zhàn),若能穩(wěn)住喀爾喀,未來他們將成為最大的助力,這事兒不虧。
太子雞賊,他眼看汗阿瑪猶豫不決,又瞧陳大人“血淚控訴”,直接將難題拋給了活佛:“哲布尊巴,這事兒您可有什么想法?”
溫都爾格根笑道:“蒙古部族之發(fā)展,靠的還是當?shù)啬撩駛冏约海雇鮽冊谇靶┠暌卜e蓄了不少財富,錢財方面,若有大清支援再好不過,同時,我們也愿意為了更好的生活付出自己的勞動成果?!?/p>
按照以往,有部族臣服后就可以伸手白拿朝廷的好處了,現(xiàn)在卻是不行。
哲布尊巴入京一趟,將大清最前沿的東西一一收在眼底,得出結論:清廷已領先太多,此次率領汗部臣服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
他想要更加長遠的發(fā)展,希望與大清朝廷長久維持良好的溫度,如此,需要令朝廷放心以獲得安穩(wěn)與庇護,也要為自己的部族爭取到更好的利益與發(fā)展前景。若只是皇帝的賞賜,不過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這樣的賞賜變成常態(tài),而他們不付出什么就享受起來,時間久了就會慢慢變成冤家。到頭來,錢也撈不到,部族與朝廷之間聯(lián)系微弱,等待他們的是被武力征服的結果。
“我們希望有志向的年輕人來喀爾喀幫助我們,”哲布尊巴道:“雖然路途遙遠,我卻可以給出承諾,前來的官員會在喀爾喀受到貴賓般的待遇。”
陳廷敬一聽不是白拿國庫,臉色頓時好上不少。又聽諸位汗王這些年積蓄也有不少,之前還黑漆漆的臉色由陰轉晴。
至于送誰去扶持喀爾喀蒙古建立學堂、醫(yī)館等,朝中官員多是不愿的,身居高位者自然不愿意離開安逸的京城,唯有志向遠大,且心有宏圖大志向的年輕人,愿意去往喀爾喀一展所長。
建立學堂需要文人,建醫(yī)館需要太醫(yī)。
康熙于朝中提問:“誰愿意出使喀爾喀?”
朝中無人敢答。
哲布尊巴對此并不意外。
最終,康熙決定,從各部院之中未能參與朝會的年輕人中挑選能人,要求是懂得如今京城興盛的科學、數(shù)學、天文,并能刻苦,不懼艱險。各部院臣子之間互相推舉人名,就有人提到了在江蘇一代頗有名望的丁思孔。
大清朝廷會給出部分幫助,戶部給出的款項如何落實,亦需要人去張羅。待到達喀爾喀,各項開支的使用情況,以及與大清朝廷的聯(lián)絡皆需文臣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