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負責管考經義的黃機,胤礽全程謙遜又守禮,表現(xiàn)出來完全是為了禮部公務,公事公辦來找黃機商議會試細節(jié)。
“經義考時,每回都有考生暈倒在考場而未能繼續(xù)參考,往年太醫(yī)院會派遣兩名太醫(yī),八名醫(yī)士,今年增開特別科,若是增加為四名太醫(yī),十二名醫(yī)士可行?”
黃機是寫八股文的一把好手,當年康熙廢除八股文后,又請恢復八股文的奏折就是黃機所寫。
這位曾經在禮部待過的文官轉去了吏部做尚書,做事風格比沙澄更加注重禮儀,這位還是漢臣之中狂熱崇敬儒學的文人領袖。
對于康熙增開新科,黃機表現(xiàn)出來不情愿與抗拒:“以往皇上亦有設特別科,博鴻儒科考時可沒有增派過太醫(yī),這回又豈能破例?”
胤礽點了點頭:“黃機大人說的是,是孤欠考慮了,只是文人參考,本就身體虛弱,今年又比往年要寒冷許多,若是以擔憂天下文人身體為由增加太醫(yī),可酌情通融?博鴻儒科考時自然也要增加太醫(yī)人數(shù),目的也是為了防患于未然,若有優(yōu)秀的人才折損在考場上,對大清損失巨大。”
黃機想了想,對這里有還算能接受,沉吟道:“殿下所言亦有理,只是您問臣這些,為何不去問皇上呢?”
“汗阿瑪派孤到禮部做事,目地是為了看一看孤的辦事能力,孤既然在做這些事,就要與黃大人與朱大人好好商議,只要你們二位同意,孤再上奏內閣?!?/p>
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難得太子關心考生安危,黃機這邊終是松了口:“臣這兒可以答應?!?/p>
于是胤礽告別了黃機,又去找了朱之弼。
待見了工部尚書朱之弼,胤礽三言兩語問了他有關于增派太醫(yī)的問題。
朱之弼是個能人,大清此前地方賦稅混亂,改革賦稅,以征冊來征稅,派遣漕運總督監(jiān)督來避免地方官與當?shù)睾缽姶ㄆ蹓喊傩盏日呓猿鲎运纳献唷?/p>
他做了好幾年工部尚書,自身是個對數(shù)學極為敏感的能人,可惜年紀很大了,足足有七十三歲,到現(xiàn)在還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光與熱,還給康熙提拔為了此次會試的主考官!
要說朝野之中最擅長數(shù)學的有誰,工部尚書朱之弼一定可以排上前三。
比起黃機,朱大人給胤礽的感覺似乎更好相處,他胖乎乎的,有著白白的胡子與長長的眉毛,就像是圣誕老人那樣。
康熙時刻關注著胤礽的動作,一聽說他去拜訪了兩位主考官,這就將黃機與朱之弼給先后招來,問他們太子找他們做什么。
去找朱之弼也就算了,黃機古板嚴苛,若太出格,少不得會上奏彈劾。
黃機先達,面色如常地回答康熙:“殿下來找臣,為的是會試時新增太醫(yī)看護之事?!?/p>
康熙眉頭微松:增加太醫(yī)啊,還好,不過小事。
朱之弼到時,也道是為了新增太醫(yī)。
“只是……”
康熙虎軀一震:“只是什么?”
“只是殿下送了臣四本書,這四本書精妙絕倫,可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作,是殿下抄錄所寫,臣相信殿下真是得了仙人所教,因為從古至今,無一人可有才華寫出這樣四本書。”
朱之弼眼睛放光,一旦談起他擅長又感興趣的領域,老頭兒整個人的精神氣都不一樣了。
康熙臉色微變,失聲問道:“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那是什么書?”
別是什么禁書??!
朱之弼昨夜看書看得如癡如醉,回憶起那深奧又令人著迷的書籍,深情道:“此四書分別名為《小學數(shù)學》、《初中數(shù)學》、《高中數(shù)學》、《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這‘高考’二字取的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