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弼告訴康熙:“這四本書包含了數術之精髓,
‘小學’二字,意為最為淺顯的學問,與自古以來對‘小學’的釋意不同。而‘初中’則代表著‘初次中舉’的實力,
至于‘高中’,
若是能夠將那本名為‘高中’的書讀完讀透徹,那定是狀元郎一般的才華無遺了!”
朱之弼又道:“還有那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雖不知為何是五年,許是天上的仙人每五年考一回?這本書是最厚的,比微臣床上的枕頭還要厚實,其中留有大片空白余地,
目的是為了讓人答卷所用?!?/p>
康熙:“答卷所用?”
“沒錯,此書包含了所有能夠想象的到的數術題,
將前三本的各項內容進行出題考核,并且附有答案?!?/p>
朱之弼贊揚胤礽:“要抄錄這四本書可要花不少時間,太子殿下一片心意,臣深受感觸,
此贈書一事,微臣想來,
也是殿下聽說皇上今年要開新科招攬善于數術之人,
想要為皇上分憂,
這才令微臣有幸看到仙人傳授之書。”
“微臣是此次會試的主考官,
卻并非是出卷之人,
今日既然皇上召見微臣,微臣懇請皇上,
準許此次會試新科才有一兩題《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中的簡單數術學問來考核一番考生?!?/p>
朱之弼還道:“大清有此四本書,于數術一道將有莫大進展,如此一來,
許多農桑、水利之上的計算問題,都將迎刃而解?!?/p>
與胤礽設想之中的不同,大清的一切物力、化學、數學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建設國家,人們研究數學是為了促進農業(yè),為了土地,而不是為了數學本身。
也因此,朱之弼也不似胤礽想象中的模樣,他固然對數術癡迷,卻更加懂得庶務,比起鉆研數學本身,他所看到的則是數學背后帶來的影響與便利。
歸根結底,朱之弼到底還是工部尚書,是個當官的。
是當官的,就做不到像純粹的研究者那樣,也正是因為朱之弼的這一特點,竟可以說服康熙,讓他考慮考慮派人將胤礽送來的四本書研究透徹,并且抄錄下來,列為與《九章算術》一樣地位的數術類書籍。
朱之弼還道,若皇上準許,他愿意花心思去鉆研太子殿下送給他的四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