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媳婦,你和老大成婚有些日子。你們可得努力了。”楊惠妃的目光落在兒媳的肚子上。
“母妃也不是催了孫兒早些降生。而是關心你們夫妻二人?!睏罨蒎说責o銀三百兩的補充一句。
“母妃關心,兒媳明白。兒媳和夫君一樣,也是知道母妃最是心疼小輩。”王氏笑著回話道。
莫說天家要催生,便是普
通百姓家,那娶了新婦一樣催生。
這是農(nóng)耕時代,為何講究多子多福?說白了,那除了傳承之外。也是時代需要。
因為多一口人,那就是給整個世道,給朝廷多添一份財富。
人口,其時才是朝廷最大的財富。擱小家小戶一樣,人口一樣是最大的財富。
有人,才可能有一切。沒人,便是再多的家財,那也是替旁人做嫁衣裳。
“好,好孩子,你和老大都是孝順的。母妃啊,真盼著早些抱上大胖孫子?!睏罨蒎@會兒一禿嚕嘴,她還是講了真心話。
秦王妃聽著,還能怎么辦。只能陪著笑臉,那是笑意盈盈的聽著。
這一點小事,落秦王妃心頭壓根兒不算什么。
對于秦王妃而言,她信宮外的秦王府。在王府里,王妃是當家主母,說一不二。
也便是進了宮廷內(nèi)苑,才在金粟宮里跟婆母楊惠妃陪笑一回。對于秦王妃而言,這些不止為了臉面,為了孝道,也更是為了討好秦王。
秦王想更進一步,孝字為先。夫妻一體,秦王妃當然要站在秦王的角度想問題。
“母妃,兒媳聽說,太子妃協(xié)理宮務。也是多得稱贊。兒媳在宮外呢,還聽著太子妃的賢名。”秦王妃雖不喜被催生。可她不會跟婆母頂話。
于是秦王妃轉(zhuǎn)移話題。
果然不出所料,一切如秦王妃的預料一樣。楊惠妃一下子被轉(zhuǎn)移注意力。
“太子妃當然得賢名。老大媳婦,你想必也聽著一些小道謠言。陛下甚為重視東宮,今年的宮宴都全部交由太子妃理事。”楊惠妃講著宮宴舉辦的主持者是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