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雨已停了,回廊檐角仍時有水滴落下來,敲響一片玲瓏水聲。
廳里已經(jīng)開爐,外面簾子都安上了。
守在門口的下人遠(yuǎn)遠(yuǎn)瞧見有人來,先一步將簾子打起來,笑鬧聲陡然從中漏出來。
進(jìn)了屋旁邊有丫鬟上來解了披風(fēng),大奶奶最先瞧見他們兩個,抬手招一招,“侄兒侄媳婦,來這邊坐。
”刑部司終日繁忙,連帶著祝秉青歸家遲遲,是沒有帶許革音去諸位長輩房里拜見的。
許革音也曾自己去過大房二房,卻只見到兩位奶奶,旁人卻是一概不認(rèn)識的,此刻見了一圈生臉,正不知該如何稱呼,大奶奶便上前道:“難得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許多人想你也不曾見過,今日便認(rèn)個全。
”許革音立刻如蒙大赦,借大奶奶引見,跟著一個個地叫了人,連幾個小姐少爺,也都互相認(rèn)識了一番。
只是最后到邊上一個總角孩童時,大奶奶卻道:“這個想必你是知道的。
”那孩子端坐在椅子上,腳尖都無法觸地,此刻偏頭咳嗽起來,顯然已是刻意壓著,聲音已經(jīng)很輕。
待咳完了,才下了椅子,喚了一聲“嫂嫂”。
十分恭謹(jǐn),卻也冷淡。
許革音哪里見過這孩子,正猶疑該不該問,面前的人又往她身后喚了聲“兄長”,隨后耳邊一句淡聲:“祝秉毅,行七。
”祝秉青說得一板一眼,許革音卻倏然想起來自己剛接手三房賬簿的時候向阿冊打探過,他的那個胞弟,在幾個兄弟姐妹里就是排行第七。
旁邊大奶奶視線從祝秉毅身上又轉(zhuǎn)到她臉上,驚疑道:“你竟不知?”許革音無端臉熱,低聲應(yīng)道:“確實還未曾見過。
”大奶奶默了一默,隨后笑道:“秉毅這孩子身子弱,是不大出來走動。
”眼見著這處氣氛不尷不尬,門簾再次打開,祝邈走進(jìn)來,屋里的人各論各的行了禮,這才跟在后面進(jìn)了宴廳坐下了。
世家的昌盛總呈現(xiàn)于各處。
除去妾室和嬰童,左丞府里也有三四十個正兒八經(jīng)的主子,即便是一個大圓桌也是坐不下的,廳里是早分別安排了稍小一些的饌案,擺在兩邊。
中間空出來一塊地,一半是絲竹管弦,另一半正燒炭炙一只全羊。
酒是大奶奶秋天新釀的桂花酒,還是從深井里剛拿出來的。
不求酣暢,只圖個冷沁,在這暖房里別有一番滋味。
許革音還記掛著祝秉毅,酒喝到嘴里也沒滋沒味的,余光總不受控制地瞥下去。
他們夫妻兩個共用一個饌案,祝秉毅一個人坐在他們下首,唯他一人將自己的小廝帶進(jìn)來了。
最后他同柏呈說了兩句話,后者又微彎著腰遞話過來這邊,兄弟兩個互相點了個頭,他才領(lǐng)著柏呈先行離席。
宴至夜深才散,再過了回廊,穿過中庭,踏進(jìn)北園的月洞門,兩道重疊的腳步聲輕輕敲破此刻的寂靜,許革音倏然道:“秉毅是染了風(fēng)寒嗎?臉色瞧著有些蒼白。
”祝秉青則如實道:“母親生他的時候小產(chǎn),帶了先天的不足。
”許革音像是有些意外,“啊”了一聲,“小產(chǎn)?”祝秉青覺得她可能有些醉了,平日里并不愛窮根究底。
偏頭瞧她一眼,見她肩膀提起來,兩只手捏在腹前,仰著頭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