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地下的世界仍然昏暗,但隨著越來越多人族修士入內(nèi),這里的妖氣惡氛不復(fù)先前那般旺盛,轉(zhuǎn)而是天地靈氣越發(fā)充沛濃郁。
時光荏苒,至雷俊二百二十歲生辰,他離開儒林大千世界的地界,經(jīng)由時之淵,返回九天十地大千世界。
他徑自前往此方大千世界的地界幽都,坐于其中。
六合大印其四,被雷俊留在這里,并伴隨自身修行,開始溫養(yǎng)祭煉,令這六合之壤所化的一方大印,同九天十地大千世界的地界漸漸融匯合一。
在此期間,龍虎山天師府祖庭,好消息相繼傳來。
自卓抱節(jié)之后,龍虎山天師府一脈再有傳人成功推開仙門,登臨仙境。
乃是比卓抱節(jié)、韓筱菲、封霆他們更晚一輩的池海峰。
他不僅勝過眾多同輩、同齡修士,更青出于藍(lán),成功超過自己的恩師辛北原,以及韓筱菲、程絨絨、封霆等其他師門長輩,更快一步推開仙門。
不似雷俊、許元貞、楚昆資質(zhì)大都為后天提升,池海峰當(dāng)年入門時,先天資質(zhì)便極為出眾,及至后來再升華萬象圣體為森羅仙體,更是如虎添翼。
自當(dāng)年辛北原接引他回山入道算起,迄今為止約莫九十三年時間。
如此速度,在當(dāng)前這個時代的龍虎山傳人中,僅次于雷俊和唐曉棠。
除了情況特殊的張晚彤忽略不計外,池海峰也成為繼趙蟾陽、雷俊、唐曉棠、鳳凰風(fēng)明之后太岡兩位大逍遙天仙存世。
在他們身后,另有葉東明、喻伯言當(dāng)前處于九重天境界,正為登仙做準(zhǔn)備,只是可能還需一段較長時間。
喻伯言本是堪比章太岡的后起之秀,不過伴隨當(dāng)初今漢人間同其他人間的交流,尤其是同其他蜀山派傳承的交流,令喻伯言有大開眼界之感,故而他本人一定程度上主動放緩了些許腳步,兼收并蓄,不斷吸納積累。
如此方略,利弊皆有。
若收獲有限,則難免耽擱自身修行。
不過好在喻伯言底子夠厚,終究有較大概率推開仙門。
而如果他此番積累能有顯著收獲,則未來他將是比章太岡更有希望沖擊仙境二重的蜀山派修士。
個中冷暖,如人飲水,唯有喻伯言自身仔細(xì)把握。
至于葉東明,乃是蜀山派上一代長老,雖然和元墨白一樣在同輩人中年少,但如今歲數(shù)也早已過了二百之齡。
昔年葉東明不顯山不露水,但跟他打交道較多的人皆稱許其內(nèi)秀。
過去的大唐蜀山派,如今的蜀山派東峰一脈,除了章太岡外,正常情況下葉東明是最被看好的另一位有望在近年推開仙門的大乘修士。
秦采薇便曾經(jīng)聽自家掌教師叔雷俊和師叔祖元墨白閑聊時談及,葉東明登仙可能還要更在喻伯言之前。
其人修行一貫不顯山不露水,徐徐而行,卻有幾分水到渠成的自然。
但其實(shí),就秦采薇所知,葉東明一定程度上此前是被耽擱了。
若不然,他可能比章太岡更快推開仙門。
如果說喻伯言當(dāng)初是其本人主動慢了慢,那么葉東明便是被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