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形勢所迫,若是當(dāng)年奉詔入京的是摸金,結(jié)局同樣如此?!?/p>
因為當(dāng)時師傅的語氣,說不出的寂寥,給年少的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故而一直記到今日。
等到年紀(jì)漸長,行走江湖的時間久了。
再回首,他也愈發(fā)能夠理解師傅這句話里的深意了。
倒斗江湖,聽著好像是那么回事,但說到底,不過是一幫尋龍盜骨之輩,上不得臺面,見不得天光。
不說封建皇權(quán),就是如今,他們這些人在真正的大人物面前,同樣抬不起頭。
就是師爺張三鏈子。
一輩子最引以為傲的,不是摸金魁首,而是多年前追隨左宗棠大人入疆平亂,剿殺捻軍,以及鎮(zhèn)壓太平軍的經(jīng)歷。
至于執(zhí)掌摸金門,任職昆侖山。
對他而言,不過是傳奇人生中不值一提的一段。
就是他老人家,放在那個時代,也捅不破天。
畢竟學(xué)得屠龍術(shù),賣與帝王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往今來,誰也無法拒絕的誘惑,光宗耀祖,大興門楣。
何況。
他對那個年代的往事。
幾乎都是從師傅那里聽說。
說深仇大恨未必,頂多就是有些難以接受。
準(zhǔn)確的說。
有憤恨,也有好奇。
他想知道,觀山太保究竟是怎么樣一些人,才會被劉伯溫看上,引薦入朝,為朱元璋修建皇陵。
他們四派中人,倒斗破墓是一把好手,但修陵建墳卻是一無所知。
感受到他言語平靜,神色淡然,并未殺氣流露的意思。
陳玉樓這才稍稍松了口氣。
剩下三人也是相視一眼,神色間的憂慮之色隨之消散。
倒不是說不能復(fù)仇。
說實話。
大明一亡,觀山太保立刻解甲歸田,回到祖地,隱姓埋名,就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明白,對四派下手太狠,遲早會遭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