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年年燒荒,培土、做壤、施肥,但最多一兩年功夫,田地就會出現(xiàn)板結(jié)、蟲害,種出的糧食歉收,減產(chǎn)。
最后一等,便是荒漠、沙垣、冰凍層這一類。
根本無法種植。
就算付出再多心血也是無用。
農(nóng)戶種田尚且如此之多的講究,何況靈植?
老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其實便是同理。
放到茶山島上。
靈機(jī)濃郁、水龍伏藏。
唯一需要甄別的就只有地勢與日照。
一路走過。
島上古茶樹不在少數(shù)。
有幾株甚至有百年歷史。
比青城道茶絲毫不差。
終于,片刻后,等他走到一片山坳,山崖將湖上水風(fēng)恰好分開,但又不會遮掩光線,最為關(guān)鍵的是,這一片并無老茶樹。
只有幾株被鳥雀銜走,或者是風(fēng)吹過來的茶種長出的幼苗。
加上土壤細(xì)膩。
也沒有多少亂石碎屑。
絕對算是種茶的好地方。
此刻的陳玉樓,就像是山間老農(nóng),也顧不上風(fēng)姿,半蹲在地上,隨手找了件還算趁手的工具。
一點點將土壤撥開。
多余的雜草和幼苗去掉。
最終劃出一塊半畝左右的田地,又特地起了壟,將整塊田分為足足十多塊。
先前從青城山建福宮下山。
行崖道人一共送了十三枚茶種以及五株茶苗。
不過,那十三枚茶種,最終只有九株成功活了下來。
也就是攏共十四株道茶苗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