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
那位前輩行走天下時。
手持長劍,沒少做出斬妖伏魔一類的事。
可惜,這把道劍,雖然追隨他多年,但并未刻下名號,只有劍柄處被銹蝕的遇仙二字。
輕輕嘆了口氣,陳玉樓隨手將劍重新收入鞘中。
旋即拿起幾枚竹簡,借著身后火光細(xì)細(xì)通讀起來。
本以為與之前那卷自述一樣。
就是那位前輩隨手記下。
但……
只是看了第一句,他眼底便忍不住生出幾分驚嘆,心神沉浸其中,直到四枚竹簡一字一句,通篇盡數(shù)讀完,他才抬起頭,一張平靜的臉上竟是難掩震動。
竹簡通篇不過寥寥五百余字。
但字字珠璣。
乃是那位前輩在此閉關(guān)修行多年的心得感悟。
全真派重在煉心養(yǎng)性。
簡單來說,走的便是性命雙修的路子。
但他卻是硬生生從傳承中,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既修性命,又正道誅符。
也就是將全真與正一兩道相融,煉丹之外,同參符箓。
要知道,自張道陵在終南山上建道教伊始,兩千年來,道門衍生出流派無數(shù),食炁、內(nèi)丹、外丹、符箓,不一而足。
絕非他一人想過,數(shù)術(shù)同修,炁道源流。
但……
卻少有人能夠成功。
不是因為那些嘗試的道人天賦不夠,而是,道門修行不比練武,三年不成那就五年十年在,修道最重心性,一朝悟道,或許半日便能抵得上他他人十年之功。
一種道術(shù),尚且修行破境尚且極難。
何況數(shù)道同參,更是難如登天。
隱居于此的那位前輩,同時融合全真與正一兩道,竟然能夠修成金身玉骨。
也就是欠缺了些許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