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不認為晉王在助長梁國的戰(zhàn)斗力,威脅大姚,反而認為還能促進兩國友好。
而梁國承了恩,自然不會再像之前那樣違背盟約,說不定到時候晉王出面要回南梁都,大梁太子都得考慮一下。
就這樣關于春一居的鬧劇,反倒助推了大梁的局勢。
大梁商務團,以藍鈴與鄧世子為首,聽說此事。
藍鈴贊揚南青高風亮節(jié),器宇不凡,來日必成大器。
鄧世子卻愁眉苦臉道:“本以為低調點把煤炭運回去,就只是荒北與大梁個人的生意,以后我們抗突擊寇成功,至少只是欠了晉王一個人的恩情。”
“現在倒好,欠了整個大姚的人情。一旦大姚皇帝要求歸還南梁都,大梁敢不還嗎?”
“這晉王也不知道是在幫我們還是害我們?”
藍鈴聞言心思越發(fā)復雜起來:“太子殿下,他不會以怨報德?!?/p>
一車車煤炭由火車直接押運到接近西北的一座縣城作為中轉站,之后運到周天城,大梁再派人送到南梁都直接運回國就行了。
等煤炭轉送到周天城,荒北無論是平民子弟還是世家子弟,都意識到南梁都作為周天城與西北的中轉站多么便利。
若是當初能讓晉王打通南梁都的路,他們荒北會擁有一條水陸交叉通用的航運。
到時候無論是北上還是南下都非常方便。
盛世,南梁都是交通運轉站。
戰(zhàn)時,是糧草運輸線。
很快香香館出現一通關于南梁都的報道,里面列舉了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與南梁都的歸屬權。使得荒北的年輕男女都希望未來能夠收回南梁都。
而最有可能收回它的人,就是晉王。
如今報道到處傳播,甚至傳到了京城,引起京城士子們的注意。
還有包括嚴公公聽說進京趕考的貢生,竟然是個德行有缺的人。
他當即聯系戶部官員希望他們重點關注此人,以免他再生事端。
戶部官員更是一刀斬,剝奪王偉禾今年的參試資格,都不必上報了。
因為新帝非常重視今年的科舉,有什么風吹草動,官員們都草木皆兵,寧殺錯不放過。
王偉禾得到自己該有的下場。
嚴公公卻認為晉王過于宣傳南梁都。
還有賣煤炭一事,都是選擇后上報,風險極大,容易落人口柄。
南青吸取教訓,并且多謝嚴公公替她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