ˉ
東廂房的房門在“吱呀——”聲中,被輕輕拉上,鹿呦的身影逐漸斂到門后。
燈光點亮一方小屋,從窗簾與門縫中滲漏出,直淌到院中那棵石榴樹下。
初秋的晚風從枝頭拂過,樹影婆娑,于是,地面的明暗都在震蕩。
月蘊溪拎起杯子,就著沉靜后的心有余悸,一口飲盡了杯里的酒。
靜置了太久,氣泡早已經消掉,它仿佛一杯純粹的果飲,有著會醉人的甜。
從口袋里拿出手機,月蘊溪打開微信,點進了自己信息頁,目光落在頭像上。
還記得第一次看四月物語,就在發(fā)覺自己心意的那一天。
最初看時,她還沒有太多的暗戀共鳴,只是被勾起了很多有關鹿呦的回憶而已。
比如看到女主搬家,想起來剛搬去南泉,人生地不熟,處處不適應,入學的第二天還被老師攔在外面不讓進校門。
直到用小鹿頭繩扎了兩個啾啾的小女孩經過,不像別人看兩眼就乖乖進校門,她不僅勾著脖子聽,還越走越近。
最后大抵是聽不下去了,叉著腰對那位老師說:“你不知道有種頭發(fā)叫自然卷么?難道頭發(fā)聽話,卷得好看,也是錯嘛!你這個老師不好,沒有常識,也不尊重我們,我要去告校長!”
她以為鹿呦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周一的升旗禮上,校長真的讓那位老師當眾道了歉。
那之后,大家的注意力也沒落到她身上,因為鹿呦到處宣揚,校長辦公室的沙發(fā)椅很舒服,校長奶奶人很好,還給娃哈哈喝。
不開心了可以隨時找校長奶奶談心。
她一直記著這事,記著鹿呦這人,只是小姑娘大約是幫過太多人,再見面都沒有認出她。
也許只要她提一嘴,鹿呦就會想起,然而少年人的心思太過敏感,只知為了被遺忘這件小事獨自生悶氣。
再比如因為借傘的一幕,想起那天鹿呦塞給她的鹿頭傘。
而后思維發(fā)散,零零散散又想起很多事。
有十四歲那年,鹿呦讓陶芯跟她說了對不起,小心保護著她的自尊心,投資她修手機。
有十五歲月韶猶豫讓她放棄大提琴,鹿呦拿來自己存的錢,跟月韶說,不要讓任何人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
她知道,鹿呦不是為了她才這么做,但那一刻,月光確實照到了她身上。
有十七歲出國前,月韶有事,陶芯賴床,陶叔叔出差,只有鹿呦起了個大早來送她,給了她一個平安符跟她說:“一只小鹿送平安,祝你一路平安?!?/p>
有出國第一周,收到來自鹿呦的,比月韶還早還細致的關心,問她習不習慣,有沒有需要的東西。
雖然是給發(fā)小寄東西,順帶想起了她,可于她而言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