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巧了不是,
得益于江如瑯的不正心思,
以及江蕓蕓的大膽,
弱小不堪的江蕓蕓也曾刀指寧王庶長子,如今的上高郡王朱宸濠……的身邊大太監(jiān)。
要是他不說他爹是寧王府典籍,她還不敢這么囂張。
在那個事情后,江蕓蕓曾認真研究過明朝的王爺,雖說朱元璋一開始就分封了二十五位藩王,但他之所以考慮這個很早就被前朝放棄的政策,一方面是為了鞏固江山,讓大明朝千秋萬代傳下去,而且也需要藩王們身先士卒鎮(zhèn)守邊疆,第三也能平衡外戚,權(quán)臣,乃至一起打天下的貴族功勛們,最重要的是當初大明有一個好太子朱標。
但為此,朱元璋也采取了制約的手段。
第一是只有軍權(quán),且軍權(quán)受限,比如每王府之設(shè)三護衛(wèi),比如寧王的朵顏三衛(wèi),一護衛(wèi)在三千人到一萬九千人不等,最重要的是這些軍隊隸屬兵部,尋常保護安全是隨意指揮,但要是大規(guī)模調(diào)動,則需要兵部批準。
第二則是立下祖訓(xùn),《皇明祖訓(xùn)》是老朱家的家規(guī),里面詳細記載了若是藩王謀反以及其他違法犯罪后的處置。
第三在太宗清君側(cè)后,甚至還規(guī)定藩王不可結(jié)交地方官員,王府內(nèi)的官員有勸解王爺?shù)穆氊?,監(jiān)察御史可以彈劾王爺以及屬官。
所以,江蕓蕓一下就判斷出這個典籍渾身都是漏洞,一個不曾阻攔上高郡王離開封地就是大錯,若是捅到臺前,別說揚州當年還發(fā)生人命,事情鬧得不小,便是尋常無事時,這種錯誤十有八九,最重是罷官,最低也是貶官,就算寧王愿意為他上折子求情,陛下也一般是不聽的。
朝廷比誰都害怕,王爺們和任何一位內(nèi)外官員關(guān)系太好。
所以那位孫典籍若是真來了,誰怕誰還真不一定。
“你認識寧王的人?”一側(cè)的袁端聞言,眉心微微皺起,“你怎么會認識寧王的人?”
江蕓蕓生出手指比劃著:“略略有過交集?!?/p>
袁端沉默,隨后嚴厲說道:“你可是讀書人。”
江蕓蕓瞧著他不悅的樣子,怯怯說道:“知道的?!?/p>
袁端見小孩被嚇到了,嘆氣說道:“這事便算了,我替你收拾,但你開學第一天就打同學,我可要寫信告訴你老師去。”
江蕓蕓嘴角微動,嘴巴一癟,委屈說道:“是他先罵我的?!?/p>
袁端自然知道孫相和是什么狗脾氣,要不是有一個寧王府典籍的爹,如何能來白鹿洞學院,但自己一開始確實考慮不周。
“為什么不把他趕走啊?!苯|蕓話鋒一轉(zhuǎn),好奇問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我看整個丙班都無心學習,一旦不好學的風氣剎不住,也會牽連到其他班級的。”
“他爹是王府典籍,寧惠王親自來信,我不得不收?!痹私忉屩?。
江蕓蕓哦了一聲,話鋒一轉(zhuǎn):“但現(xiàn)在是新寧王了?!?/p>
袁端眉心一動。
“我時常覺得,若是想要改變一件事情,在新舊交替之間才是最好的時間。”江蕓蕓小心翼翼說道。